名解
1、微生物: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是因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破坏或合成被抑制所致。此种细菌在普通环境下会涨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3、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链闭环DNA,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可自我复制
4、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
5、鞭毛:有的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6、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7、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8、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9、溶原性噬菌体: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10、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被受体菌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11、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使受体菌获得新性状。
12、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质粒)传递给受体菌 13、溶原性转换: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作为供体,噬菌体DNA整合于细菌染色体中,使细菌获得新性状。
14、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 15、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16、无菌:不含活的微生物,无菌技术或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 17、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未在其中生长繁殖或极少繁殖,引起的症状轻微。此种状况见于某些细菌在体内的一次性播散过程,细菌只短暂出现于血流中,如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等第一次进入血流。
18、毒血症:是指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只是其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19、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20、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所引起的症状。
21、抗“O”实验:90%链球菌感染者,在感染后2~3周至病愈1年内,可检出SLO抗体,测定其含量以辅助诊断风湿病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22、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患者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效价的变化,辅助诊断肠热症
23、BCG:卡介苗,是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过230次移种,历时13所获得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使人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
24、结核菌素实验: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判断机体对结核菌有无免疫力。
1
25、多斐反应:是用变性杆菌OX19、株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2、k检查抗体水平和变化,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等疾病的一项试验。
26、病毒: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只能在活的、敏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7、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的增殖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28、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29、垂直传播: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
30、持续感染:即病毒在机体持续存在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长期带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31、抗原漂移: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即亚型 内变异,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32、抗原转移: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33、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4、立克次体:立克次体是一类与节肢动物挂系密切,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5、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滤菌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6、支原体:无细胞壁、高度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含DNA与RNA。
37、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细胞壁不含肽聚糖,含几丁质,菌丝与孢子外的细胞壁的结构不完全相同。 细胞膜含固醇而细菌无
38、CPE:致细胞病变效应,指病毒在体外细胞培养时引起的细胞损害。根据病毒种类黄染细胞种类的不同,细胞病变效应可有不同表现,如细胞圆缩、脱落、聚集、相互融合等,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可作为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英译汉
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 霍乱弧菌(V. cholerae)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 化脓性球菌(pyogenic coccus) 化脓性杆菌(pyogenic bacillus)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 腐生葡萄球菌(S.saprophyticus)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SARS-冠状病毒(SARS-Coronavirus)
弧菌属(Vibrio)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 ) 霍乱弧菌(V.cholerae) 副溶血性弧菌(V. parahemolyticus)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奈瑟菌属(Neisseria)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B群链球菌(GBS) 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ASO test)
抗原(SP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感染量(ID50)
2
简答/问答
1、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
微生物种类繁多,有数十万种以上。按其大小、结构、组成等可分为三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俩者不同时存在。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的核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整,只有核糖体。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
2、革兰阳性菌、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厚度 强度 肽聚糖组成 肽聚糖结构类型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 外膜 革兰阳性菌 较厚(20~80nm) 较高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三维立体 可达50层 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 有 无 革兰阳性菌 较薄(10~15nm) 较差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二维平面 仅1~2层 占细胞壁干重的5%~20% 无 有 3、分为生长曲线的分期及特点
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迟缓期:为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适应阶段,一般发生于培养后的1~4h,该期细菌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
(2)、对数期:该期细菌生长迅速,达到顶峰状态,一般发生于培养后的8~18h,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及生理活性等均较典型,对外界因素的作用敏感。研究细菌的生物性状应选用此期细菌。
(3)、稳定期:随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细菌繁殖速度减缓,死亡数增加。此期细菌形态,染色性和生物理性状态常发生改变,一些细菌的芽孢、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于此期产生。
(4)、衰亡期:此期死亡的细菌数超过活菌数,其形态明显改变,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
4、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致病菌侵袭机体,首先需要突破皮肤黏膜的生理屏障。正常菌群作为生物屏障不仅能阻止外来致病菌突破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而侵袭机体,而且也能维持正常菌群内部的平衡,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拮抗机制主要包括:①竞争黏附作用;②产生有害代谢产物;③营养竞争作用。
(2)营养作用:正常菌群参与了机体的物质代谢、营养物质转化及合成。 (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既能刺激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也可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4)抗衰老作用。 (5)抗肿瘤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