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由大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大学?诚意章》看人之“自欺”

作者:庞令强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9期

《大学》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窃以为,若以“毋自欺”置换“诚意”则可,以“毋欺人”置换“诚意”则必不可。《大学》言“诚意”为“毋自欺”,而不言“毋欺人”,笔者以为主要是基于两点:一、自欺者未必欺人,而欺人者一定自欺,意之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所以欺人者必先自欺,自欺为欺人的必要条件;二,他人不可欺,所谓“欺人”也不过是掩耳盗铃般的自欺而已。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為自慊。”朱子训“慊”为“快也,足也”,所谓自慊,也即“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但朱子同时也强调《大学》中“自慊”之“慊”“训快意多”。笔者以为“自慊”的含义与武侠小说中经常提到的“快意江湖”有异曲同工之妙处。比如,最能展现“快意江湖”的一句话可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此语很好地体现了彼时彼刻、彼情彼景下英雄好汉们行侠仗义的心理状态:不求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但求为善去恶快意恩仇。所以,受“快意江湖”影响,我比较倾向于把“自慊”解释为“快意己心”。“自慊”之“快”更大程度上指的不是时间意义上的快,而是逻辑意义上的快。“慊”字之所以训“快”多,是因为在此“快”的状态下,我们是最不容易掺杂私意私欲去行事的,但却不是说只要当下即做或者越快去做便是善的。因此说“自慊”之“快”是一种逻辑意义上的“快”。“《大学》说‘自慊’,且说合做处便做,无牵滞于己私,且只是快底意,少间方始心下充满。”(《朱子语类·卷十六》)此处也是在说,并非以最快的速度做我认为该做的事就是自慊,就能使自己心下满足,而是说若能不带丝毫私欲邪念地去做当做之事才能快足己之志愿,若是有“为他人”的意思在,就不是诚而是伪,不是自慊而是自欺了。因此,最容易达到不滞于私意而为善的方式就是“快”,如孟子“乍见孺子将入于丼”之“乍见”,在此一瞬间,我们是不顾及“内交要誉”而仅凭“怵惕恻隐之心”来行事的,如此便是“自慊”;一旦迟疑而生出“内交要誉”的想法,不论最终之行为是救或不救,都不能称之为“自慊”,而只能称之为“自欺”,只不过救比不救在自欺的程度上有深浅之不同。苟“自慊”,则恶恶必如恶恶臭,好善必如好好色,好善恶恶在“知”与“行”的层面上别无二致,表里如一,此是为不自欺;反之,表里不一则是自欺。所以《大学》接着又讲“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因为在“独”的状态下,人最难把捉定自己的心思,最容易做出表里不一的事情。

《大学》之“慎独”当包含两方面的“独”:“独知”与“独处”。笔者以为,“毋自欺”、“自慊”都是从“独知”的角度讲;“小人闲居为不善”则是从“独处”的角度讲。“独知”是比“独处”更高层面的“独”,能够在“独知”的情境下为善去恶者,在“独处”的情境下也必能为善去恶;但是能够在“独处”的情境下不作恶者却未必能够在“独知”的情境下诚心向善。

小人才“独处”(还未至“独知”之地)便已经开始“无所不至”起来,又且“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由此可见,小人非是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不能依从内心初生之善念而实用其力以为善,已是自欺;至于“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而欲欺人,更乃自欺之甚者。“然人诚可欺哉!‘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欺人者适所以自欺而已!‘诚于中,行于外’,那

由大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由《大学?诚意章》看人之“自欺”作者:庞令强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9期《大学》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窃以为,若以“毋自欺”置换“诚意”则可,以“毋欺人”置换“诚意”则必不可。《大学》言“诚意”为“毋自欺”,而不言“毋欺人”,笔者以为主要是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zdnt6phsz0fluh9boav3qhtz4wh2h00u0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