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版教材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口径 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 大口径 全部的政府收入。 考点三: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 财政集中度,通俗地称为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考点四:税收的特征 特征 内容 强制性 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 无偿性 是税收本质的体现,是区分税收收入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固定性 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税基及税率等要素。 考点五:税制要素 税制要素 重点内容 纳税人 【注】纳税人和负税人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 课税对象 即征税课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课税对象是不同税种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它规定了政府可以对什么征税。税目代表征税的广度。 税率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定额税率(固定税额);累进(退)税率。 纳税地点 是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 一般来说,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是一致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二者也可不一致。如与总公司不在同一地点的分公司的利润在总公司汇总纳税。 考点六:税收分类 分类标志 具体内容 按征税对象1.流转税: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的不同 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2.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3.财产税: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 4.资源税:包括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 5.行为税: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按计量标准1.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划分 收,如增值税、营业税。 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和体积为计税依据的税收。 按税收与价1.价内税是指税款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格的关系划分的税收。 分 2.价外税是指税款作为商品或劳务价格以外附加的税收。 按税负能否1.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转嫁划分 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即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2.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如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按税收管理①中央税:如消费税、关税。 权限和使用②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权限分类 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③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考点七: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 税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 收拉弗曲线 收的形象描述,该曲线的基本 入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 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拉弗曲线提内部资料,禁止传播 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

0 100%税率 考点八:税负转嫁 一、税负转嫁的方式 税负转嫁方具体含义 式 前转又称顺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转或向前转的价格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嫁 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后转又称逆在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转或向后转压低购入商品或者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嫁 其缴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者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 混转也称为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又可以散转 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实际上是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方式。这种转嫁方式实践中比较常见。 消转 纳税人用减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通过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 旁转也叫侧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转, 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税收资本化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也称“资本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还原” 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税收资本化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二、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1)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税负不容应税商品供给易转嫁; 与需求的弹性 (2)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负较易(关键因素) 转嫁。 课税商品的性(1)非生活必需品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质 (2)生活必需品税负容易转嫁。 (1)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课税与经济交税,不容易转嫁;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易的关系 (2)通过经济交易过程而间接对纳税人征收的税,容易转嫁,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课税范围的大(1)课税范围越狭窄,税负不容易转嫁; 小 (2)课税范围越广泛,税负容易转嫁。 商品的竞争程度 (1)竞争程度大,税负不容易转嫁。 考点九:国债特征和功能 国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国债功能 具体内容 弥补财政(1)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赤字 收;发行国债方式弥补。 (2)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产生的副作用较小。 筹集建设资金 调节货币(1)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供应量和投资工具,因此有“金边国债”之称。 利率 (2)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 调控宏观经济 考点十: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一、国债负担 国债负担 具体内容 认购者负担 国债发行应考虑债权人的应债能力 债务人负担 政府借债应考虑政府的偿债能力,量力而行。 纳税人负担 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 如果国债资金运用不善,或者仅用于弥补财政赤代际负担 字,留给后人的就只是净债务,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 二、国债限度 1.衡量国债绝对规模有三个指标:一是国债余额,即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 2.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有两大指标: 国债相对 规模 具体内容 (1)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2)这个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国家累积债国债负担务的总规模和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是率 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 (3)一国的GDP值越大,国债负担率越小。 (4)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1)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2)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债务依存行国债来实现。 度 (3)我国分为全国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4)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警戒线在15%~20%之间。 考点十一:李嘉图等价理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李嘉图认为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国债。 考点十二:国债制度 一、国债发行制度

1.决定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2.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 二、国债偿还制度

我国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法等方式。 三、国债市场制度

国债市场的功能:实现国债的发型和偿还、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 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

(1)国债发行市场又称国债一级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作为国债发行者的中央政府、发行中介机构和投资购买者。 (2)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指已经发行的国债的交易场所,其基本职能是为国债投资者提供转让变现的机会。

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交易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以分为: ①现货交易方式: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②回购交易方式:是指国债的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约定一定期限和价格,将同笔国债再购回的交易活动。

③期货交易方式:以国债期货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方式。 ④期权交易方式:交易双方为限制损失或保障利益而订约,同意在约定时间内,按照协定价格买进或卖出契约中指定的债券,也可以放弃买进或卖出这种债券的交易方式。 考点十三: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一、政府性债务的类型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需由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 负债 政府或有负债 由某一或有事项印发的债务,这种债务会不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内部资料,禁止传播

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由债务人以自身收入偿还,正常情况下无需政府承担偿还责任。 或政府负有担保政府提供担保,当某个被担保人无力有责任的负债 偿还时,政府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债负务。 债 政府可能承担政府不负有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救助责任的负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要给债 予一定救助的债务。 二、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1.中央政府实行余额管理。 2.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地方债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 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 考点一:政府预算的概念 政府预算 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从形式上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看 表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从内容上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政府看 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从政治方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面看 (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 (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 从本质上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政府预算看 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 考点二:政府预算原则 原则 具体内容 完整性所有法律准许的政府财政活动,都要在预算中清原则 楚的列出,不应另设其他财政收支账目;政府所有的财政活动都不能脱离预算管理,非政府交易活动必须排除在外。 统一性保证整个财政活动的连续性和整体协调性。 原则 可靠性也称为“谨慎性”原则,支出预算安排要真实、原则 可靠,既不能不切实际的把支出盘子打得很大,无法完成,也不能留下硬缺口,将执行中一定要发生的支出不列入预算,人为缩小支出规模。 合法性政府预算活动的每个环节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原则 批准。这是政府必须对纳税人负责的理念的重要体现。 公开性 原则 年度性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历年制和跨年原则 制。 (1)历年制:如中国(2)跨年制:如美国、英国、日本。 考点三:政府预算的分类 按预算单式预算 这种形式比较简单,便于编制,能编制形够清晰反映政府收支全貌,有利于式 公众监督政府预算的实施。但没有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政府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管理和监督。 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按预编制据的容和法 算依内方算组成。 ①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 ②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 便于政府科学安排收支结构,分类控制预算收支平衡;便于政府灵活运用资本性投资和国债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增量(基数) 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预算 前预算年度的基础上,按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增量预算保持了财政收支指标的连续性。 零基预算 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 考点五: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的内容

我国完整的政府预算系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基础,能够统筹安排使用的资金,应当纳入公共财政预算。 预算体系 具体内容 一般公共1.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预算 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目前我国每年统计公报公布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的数字,是就一般公共预算而言的。 政府性基1.是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金预算 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按预算年度预算 预算有效期为一年的政府预算。 作用时多年预算 预算有效期为几年(多为三年至五间长短年)的政府预算。中期预算一般不分类 具有法律效力,也不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 按预算平衡预算 收支平差额预算 衡状况分类 按预算投入预算 用来控制各项支出用途和金额的预项目是算。 否直接绩效预算 用量化绩效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反映经项计划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济效益作的情况。 分类 规划项目预核心是使用成本-效益和成本-有效算 性分析。 按预算中央预算 管理层地方预算 级分类 考点四:我国政府预算职权的划分 机关、部分、单位 预算管理职权 立法 各级人民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审查中央和地机关 表大会 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各级人民代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中央和地方表大会常务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委员会 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等。 各级人民政府 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本级决算草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改变和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关于预算方面的不恰当的决定和命令。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 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本级决算草案。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提出本级预备费动用方案。 审计机关 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内部资料,禁止传播

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国有资本1.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经营预算 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3.从2010年开始,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交全国人大审查批准。 社会保障1.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等预算 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算。2013年正式提交全国人大。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依法建立,规范统一;二是统筹编制,明确责任;三是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四是相对独立,有机衔接;五是收支平衡,留有结余。 3.社会保险基金不能用于平衡一般公共预算,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补助社会保险金。 考点六: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运行的基本规则,是有关政府预算活动的各种法规制度,是纳税人及其国家权力机关控制财政活动的机制。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一般是通过“预算法”的形式予以确定。 预算编部门预1.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制制度 算制度 形式。是以部门为预算主体的综合预算。 2.部门收入预算编制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 部门支出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 ①基本支出预算实行定员定额管理。 ②项目预算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排序。 预算外从2011年1月1日起,将按预算外资资金纳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入预算管理。 管理 预算执建立国(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行制度库集中(2)规范财政性资金收缴方式。所有(是预收付制收入通过代理银行直接缴入国库或财算实施度 政专户。 的关键(3)改变财政资金分散拨付方式。 环节) 实行政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实行集中采购与分府采购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制度 公开招标与非公开招标相结合;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 考点七: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二)推进预算、决算公开 (三)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四)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超收收入用于冲减赤

字、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削减支出或增列赤字并在经全国人大或常委会批准的国债余额限额内发债平衡; (五)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六)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

(七)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第十五章 财政管理体制

②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

③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 ④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

2.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根据税种属性,遵循公平、便利和效率原则,将收入周期性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较大、易转嫁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或中央分成比例多一些; 考点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1)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2)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考点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及类型 一、内容 1.财政分配和管理 机构的设置 2.政府间事权及支1.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出责任的划分 制的基础性内容。 2.事权或支出划分原则:技术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和受益原则。 3.政府间财政收入1.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的划分 分的主要标准。 2.收入划分原则:恰当原则、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调控功能强、收入份额大、流动性大、收益与负担不直接对应的收入归中央政府) 4.政府间财政转移 支付制度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二、类型 财政联邦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遵循“州余模式 权主义”原则。 (美国)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地方上级财政与下级财政之间没有整 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 财政单一制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由中央统一制模式 定、安排,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对财(法英日政活动进行管理。地方政府拥有的分权水平较韩) 低,自主性较小。 考点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分税制内容 项目 内容 中央固定收入 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 地方固定收入 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中央和地方共增值税、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享收入(同经税。 济发展直接相(1)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关的主要税(2)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种) 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所得税分享改革。 (3)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97%,地方3%。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1.完善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①适度加强中央事权

内部资料,禁止传播

将其余具有明显受益性、区域性特征、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影响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或地方分成比例多一些。 考点四: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作用: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弥补其收支差额,这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最基本作用。

3.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完整性、对称性、科学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法制性。 4.通常情况下,对于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施财力匹配与均衡;专项转移支付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务、效益外溢事务和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

5.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

(1)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

(2)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6.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

(1)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

(2)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

考点一:财政政策的功能和目标:

(1)功能:导向、协调、控制、稳定。

(2)目标: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考点二:财政政策的工具(掌握如何使用,关键是理解“花钱”二字) 财政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政策 需求 需求 (繁荣,少花钱抑制总需(萧条,多花钱刺激总需求) 求) 预算缩小支出规模、保持预算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政策 盈余。 赤字规模。 税收提高税率、减少税收优惠降低税率、增加税收优惠政策 来增加税收。 来减少税收。 公债增加长期国债、提高利增加短期国债、降低利政策 率。 率。 公共狭义购买性支出:政府进行日常行政事务活动所需要支出 的商品和劳务支出。 转移性支出: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政府降低投资支出水平。 提高投资支出水平。 投资 补贴减少财政补贴支出。 增加财政补贴支出。 政策 考点三:财政政策的类型 分类标准 类别 具体内容 调节经济周自动稳定的财政累进所得税; 期的作用 政策 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相机抉择的财政主动灵活的选择不同类政策 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 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多花钱)。 减小和抑制社会总需求(少花钱)。 实施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者动态平衡财政政策。 考点四: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是用来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乘数具体包括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财政计算 特点及作用 乘数类型 税收1、税收乘数为负值,说国民收入变动率乘数 明税收增减与国民收入= 变动呈反方向变动。 税收变动率2、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减少量为税收增边际消费倾向b=? 量的b/(1—b)倍。 1?边际消费倾向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率 购买支出变动率1 1?边际消费倾向b=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1-b)/(1-b)=1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正数。说明购买支出增减与国民收入变动呈正方向变动。 (2)政府增加购买性支出时,国民收入增加,增加量为支出增量的1/(1—b)倍。 (3)同税收乘数比较,购买性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这说明增加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减税政策。 即使增加税收会减少国民收入,但如果同时等额增加政府支出,国民收入也会等额增加。这意味着即使实行平衡预算政策,仍具有扩张效应,其效应等于1。 考点五:财政政策时滞 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产生下列五种时滞,依次为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以及效果时滞。 时滞类型 内容 内在 认识时滞 主要取决于行政部门掌握经济信息和准时滞 确预测的能力。 行政时滞 财政部门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时间。 外在 决策时滞 财政部门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给立法机关时滞 审议通过所需要的时间。 执行时滞 政策议案交付有关单位付诸实施所需要的时间。 效果时滞 政策正式实施到已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 考点六:我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基本经验 1.始终把握相机抉择这个财政政策管理的基本要求 2.实现短期调控与长期发展政策的有机结合 3.加强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4.注重国内外政策的协调

内部资料,禁止传播

最新版教材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 图文 

中口径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大口径全部的政府收入。考点三: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财政集中度,通俗地称为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考点四:税收的特征特征内容强制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是区分税收收入与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zd347bjn52mdyx423a46cyp27lz4y01bq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