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2024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作业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马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解析:选D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内蒙古草原上的马可能有多个物种。种群内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右图为某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解析:选A 刚开始时,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说明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一段时间后出生率逐渐增大,死亡率逐渐减小,说明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因此其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3.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 000 m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约为( )

A.15 000 C.17 500

B.16 250 D.70 000

2

2

解析:选C 先根据5个样方求出种群密度=(12+15+14+17+12)÷(5×4)=3.5(株/m),该野生草坪的总面积为5 000 m,因此可估算出该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3.5×5 000=17 500(株)。

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

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

2

2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解析:选A 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5.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解析:选D 据图分析,横坐标为诱捕距离,纵坐标为回收率,随着诱捕距离加大,回收率逐渐下降,且灯高不同,回收率也不同,从而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有关。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获知第二次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故无法得出种群密度。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二、非选择题

6.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 (1 hm=10 000 m)。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初捕 重捕 捕获 数(只) 32 36 标记 数(只) 32 4 雌性个 体数(只) 14 18 22

2

2

雄性个 体数(只) 18 18 (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只/hm。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所示。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

解析:(1)依据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可得出N=(32×36)/4=288(只),由于测定的是2 hm的数量,所以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2=144(只/h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捕获有标记的田鼠数量偏小,故求得的田鼠总数可能比实际值高。(2)两次捕捉的雄性个体数为18+18=36(只),捕捉的雌性个体数为14+18=32(只),因此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14+18)/(18+18)=32/36=8/9。(3)根据“月龄结构”图可知,甲种群属于增长型,乙种群属于稳定性。

答案:(1)144 高 (2)8/9(或32/36) (3)增长 稳定

7.[实验探究]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统计结果。

草原类型 调查面积 (cm) 10×10 20×20 40×40 80×80 90×90 100×100 110×110 120×120 130×130 140×140 调查B草原该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先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

3 5 8 14 16 17 19 20 20 … 3 5 6 9 11 13 13 13 13 … 2 3 5 8 8 8 8 8 8 … 22

2

A B C 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计算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设计步骤中的错误见答案。

答案:(1)样方法 随机取样 (2)计算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3)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种群密度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以减小误差(100 cm×100 cm) ②取样的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024-2024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作业

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马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④⑤⑥C.①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zb5x4v4gh9da6a52gje3fmdy9ulfu00gh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