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是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

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亲情缺失,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心理问

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比较普遍。“当然也有部分儿童的心理行为发生令人欣慰的积极变化,生活能力和学习自觉性提高,自我约束增强,更富有责任感等等。” 2、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调查中,不想读书,想自己去赚钱的留守儿童占12%,他们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3、不爱学习,不守规章。

在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或者因文化水平低,或者因事务繁忙,往往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向委托监护人求得帮助的比例很低。这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比较严重,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父母外出务工尤其对年幼儿童的学习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4、管理空档,违纪成风。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 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5、监护不力,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扎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呢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有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县

市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显著增多,大多正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

(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1、主要观点:

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2、创新之处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及积极的应对。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应1(.

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本课题研究依托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以教学研究为主要阵地着眼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力求探索出积极的应对方法,研究成果对于解决当前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学习,会学习。运用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要注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中展开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注意边研究边总结,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再进行研究。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好个案材料的积累、分析,进行个别指导。

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3)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时沟通,剖析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从深层次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一定密切注意儿童的心理变化。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4)用爱心去弥补留守儿童因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笔.

者认为,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对乡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乡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是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由于地理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zb315w7fq9kcek7hm3l8mqar1rud1013g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