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小说环境描写
● 复习目标
1. 了解小说环境描写分类及作用
2. 掌握小说环境描写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小说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一景三考——特点、技巧和作用。
● 设计思想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 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 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 教学资源
《小说环境描写》教学 PPT
● 教学设计 考点解读
一、把握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 它的主要作用有: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故事气氛。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 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 从而增强
故事的真实性。
③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 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 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⑤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者, 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 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 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 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社会环境的暗示。
⑥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 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 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二、把握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
社会 境描写是 人物所 的 代、 社会和生活 境等的描写, 包括城 、 村、工厂、 、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 所和地域 情、 俗 等社会 情的描写。
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 及其成 的 代背景,揭示各种复 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 特征,深化作品主 。
三、一景三考
小 境描写的考 ,一般是就指定的 境描写
( 多是景物描写 ) ,分析其特点,
其技巧,概括其作用,俗称“一景三考”。“三考”中, 景物描写技巧 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技巧一 ,但在小 里一般不是考 重点,而景物特点、作用是考 重点,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是重中之重。
1. 如何概括景物特点或寓意
概括景物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 其次看 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要特 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 。如果没有 些 , 需要自己 用 概括。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 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 或 ,或象征,并 合小 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2. 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
(1) 抓住特征, 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 、听 、嗅 、触 等多种感官 行描 。 (3) 写景有 次, 究 察角度。 (4) 静 合,虚 合,正 合, 描写。 (5) 白描和工笔。
3. 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 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
①交代故事 生的 、
地点和人物活 背景;②渲染气氛, 奠定基 ;③暗示人
( 背景、
(
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或烘托、 托人物心理;④象征、暗示社会 境 俗、 思想 念以及人与人之 的关系
) ;⑤暗示、 或展开、推 故事情 展
景 ) ;⑥作 情 索,勾 故事;⑦揭示或深化主旨,增 意 ,情景交融,
造意境。
言之,①指向 境:交代??
( 背景 ) , 造??氛 ,渲染??气氛。
②指向情 : 推 ?? 展, 暗示?? , 勾 ??情 , ??做 , ??
埋下伏笔。
③指向人物:暗示??思想, 面写??性格,烘托??心理。
④指向主 :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
2
(2) 根据位置判定作用
如在开 ,往往是交代故事 生的 、地点、背景, 造氛 ,渲染气氛。在中 , 往往是推 情 展,烘托气氛, 托情感,表 心理。在 尾,往往是升 主 ,照 开 。
演
(2009 ·浙江 ) 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目。
魔
盒
( 英 ) 大 ·洛契弗特
在一抹 而又朦 的夕照的映 下,
我四周高 着的 敦城的房 和烟囱, 似乎就像
上的雉堞。 从我三楼的窗 瞰, 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 目 条, 死气沉沉的 刺破了暮色。 ,有口 正在 。
每一下 声仿佛都在提醒我: 我是初次 离家 。 一年, 我 从 的克 克 来 敦碰运气。 眼下,一 愁流遍了我全身—— 是一种被重 得喘不 气来的 心的感 。
是我一生中最沮 的 刻。接着突然响起了敲 声。
??
( 有 )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 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封 抑,阴沉死寂。
作用: 造 、 抑的氛 ,渲染“我”孤独、 的心情。
解析
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我 注意抓住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修 , 例如文中“
而又朦 的夕照”“房 和烟囱,
似乎就像 上的雉堞”“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
有口 正在 ”。
分析景
——庭院 目 条,
死气沉沉的 刺破了暮色”“ ,
物描写的作用, 合景物的特点,从整体的氛 、人物的心理及性格、
故事情 的 展
心,我
等角度来分析。 根据景物的特点及后文第二、
三段写自己离家后的感受——沮 、
可以分析得知开 的景物描写 造了 抑、 的氛 ,渲染了自己孤独 的心情。
型
1.
(1) 清所 文字的 :是自然 境 是社会 境或者兼而有之,它决定了答 的基本走向。
(2) 清所 文字及所在位置,尤其要把散 的写景文字找足找全。
(3) 清 法: 的是景物特点 是景物作用。尤其区 好“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
3
特点”的答 方向。
2. 答
(1) 既要 真 所 文字,更要依据所 文字在文中的不同位置回答不同的作用。①如果所 景物文字出 在
开 , 那么其作用主要是 全篇“定 ”, 或者定下感情基 ,或者定下叙述基 , 使得叙述更加舒 自然、
理成章。 另外 有 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 者或主人公的作用。
②如果出 在人物出 前, 那么其作用便是 引人物出 ; 如果置于小 的某个情 中,其作用可能是推 情 展。
③如果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④如果景物描写作 小 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 一种象征。
(2) 所 的景物描写文字一般是集中的、具体的, 于那些散 的景物描写在答 前一定要
小 的景物描写作用不是 一的,而是 合的, 要 合具体的内容 行具体分析。
找足找全,不得 漏。如
2011 年江 卷《“ 是你的 争!”》第 4 探究 “自然景物
最多也
叙写”包括了“雪”与“腊梅林”两 ,
如只找出了有关“雪”的文字 行探究,
只能得一半分。
(3) 掌握答 模式。① 境 ( 景
物 ) 的特点
常 的答 模式: a. 描写了??景象, b. 渲染了??气氛, c. 呈 出??格 。② 境描写的手法
常 的答 模式:运用了??手法,突出了
( 表 了 ) ??。
③ 境描写的作用
常 的答 模式: a. 突出 ( 烘托、描写、交代 ) 了??, ??活 提供了背景, 与?? ( 情 ) 形成 比; b. 烘托 ( 托、映 ) 了?? ( 思想品 、精神世界 ) ,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c. 引 ??思想 ( 情感 ) ,推 了情 的 展。
(4) 境描写 答 很容易模式化、套路化,因而最易答得 、空泛。 ,特 答
要与文本“ 一个”特定内容的分析 合起来。 写“渲染氛 , 烘托心情”之 的套 万万不可。
● 堂反
(2013 ·山 ) 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目。
活
着
余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 的老人 ,夏季 来到。
那天午后, 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 下,
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 老牛。
4
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 过得平平常常, 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 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 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
牛是半个人,它能替
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
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
子似的。
买牛那天, 我在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 看见一群人要杀一头老牛,
于是在众人的哄笑中
把它买了回来。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就定下来叫它福贵。
( 编者改编 )
那牛就走到老人身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 拍拍屁股上的尘土, 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
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 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
他的歌声在空旷的
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 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
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 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田野趋向
( 节选自余华《活着》 ,有删改 )
1.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 ·浙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 9 车厢
( 俄罗斯 ) 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 15 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
2 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
一半换了下一
车厢根本就没有! 最后, 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
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
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 “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
不值一提。 请您来一趟, 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
就在一个傍晚去
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
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
9 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
了两节第 9 车厢。买了第 9 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
小就知道,第 8 车厢后就是第 9 车厢,谁会想到第 9 车厢后还是第 9 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 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
莫名其妙, 于是去找了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