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霉菌毒素 主要产毒 菌种 主要污染的饲料 化学结构 主要理化性质 365nm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耐热;碱性条件下易感动物 主要中毒症状 是一类含有二呋喃环和香豆黄曲霉毒素 曲 霉 黄曲霉、 玉米、花生、棉籽素的化合物;目前已发现的幼年、雄性动物较敏急性毒性的靶器官:肝脏;特征症状感; 为胆管上皮增生; AF有17种,但在自然条件下鸭雏>火鸡雏>鸡雏 慢性毒性:免疫力下降,生长延缓,寄生曲霉 及其加工副产品; 易分解;氧化剂可破坏其分离出的只有4种:B1、B2、仔猪>犊牛>肥育猪肝脏受损伤,家禽肝小叶坏死; 结构; G1、G2; >成年牛>绵羊; “三致”作用; 主要为肝毒性,大剂量时对肾脏也有损害; 主要损害动物的肾脏和肝脏;临床症状为肾脏受损,生殖器肿胀、骨骼脆弱、蛋壳钙化不全、皮下出血; (1)消化道反应:厌食,呕吐; 三线镰刀小麦、大米、玉米、杂色曲霉毒杂色曲霉、 是一类与黄曲霉毒素结构类耐热;在紫外光下发出砖菌 花生及其加工副所有动物; 素 构巢曲霉等 似的化合物; 红色荧光; 素 产品; 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分赫曲霉、 为A、B两组。在自然污染的耐热;在紫外光下发出绿赭曲霉毒素A 各种仓贮的粮食; 猪,禽; 鲜绿青霉 饲料中主要检出A组,且其毒色荧光; 性较大, T-2毒素 单 端 镰刀菌毒素 玉米赤霉烯孢脱氧雪腐镰菌、拟枝孢玉米; 镰刀菌; 是一种化合物,氧环和双键是耐热、在室温条件下性质猪、鸡、牛;其中猪其活性部位; 极稳定; 最敏感 (2)皮肤、口腔粘膜脱落、组织坏死;(3)出血性素质:血尿,内出血; (4)血液学变化; (5)生长停滞、繁殖和神经机能障碍; 霉 刀菌烯醇(呕禾谷镰刀菌 玉米、小麦; 毒 吐霉素,DON) 富马菌素(FB-2) 串珠镰刀菌 玉米; 是一种化合物; 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血尿,内往往和ZEN同时存在; 猪>牛、羊>家禽; 出血;免疫反应被抑制; 各种动物,但牛较耐受; 猪:肺水肿; 家禽:猝死 马:脑白质软化症 目前已经鉴定出的有B1、B2、对热稳定性强; B3; 玉米赤霉烯禾谷镰刀玉米及其它谷类酮 菌; 饲料; 是一类酚的二羟甲苯酸内酯;对热稳定性较强;与DON目前已发现的同系物有15猪,奶牛; 几乎同时存在 种; 雌激素中毒症:不孕,流产,假发情、产弱仔、死胎;饲料转化率降低; 酮 丁烯内酯 甘薯黑斑病毒素 甘薯长喙壳菌、茄病镰刀菌 甘薯块根的褐变组织; 是一类化合物,包括甘薯酮、甘薯醇、甘薯宁等13种以上对热较稳定; 的物质; 猪、牛、家禽; (1)急性毒性:神经症状; (2)慢性毒性:末端组织坏疽; 牛; 肺水肿、肺间质性气肿; 三线镰刀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 牛; 血液毒,导致牛的烂蹄病; 刀菌; 酸丁烯酸内酯 菌、梨孢镰稻草、羊茅草; 是一种化合物; 麦角生物碱 麦角菌 黑麦、大麦、小麦包括麦角毒碱(有包括几种化对热稳定,室温下毒性较花蕊的子房上; 合物)、麦角胺、麦角新碱。 稳定; ▲毒性(toxicity):毒物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毒效应(toxic effect):毒物对动物机体所产生的损害,又称为毒作用。
▲剂量(dosage) :单位体重机体接触的化学物质的量,单位为mg/kg.bw或简写为mg/kg。 ▲效应(effect):机体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 ??强调个体 ▲反应(response):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表现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强调群体 ▲毒性上限指标:毒物引起实验动物急性中毒死亡的剂量,即致死量。
▲半数致死量 LD50 :毒物造成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一般以LD50来表示毒性上限。
▲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um no-effect dose, ED0) :毒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测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大剂量。 ▲急性毒性试验:一次或在24小时内多次重复将受试物给予动物,观察短时间内动物可能出现的毒性表现的试验。
▲亚急性毒性试验: 观察试验动物连续多次摄入受试物后引起的毒性作用的试验。试验期限约相当于实验动物寿命的1/10
▲饲料安全: 饲喂动物的物质,不含有对被饲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有不利影响的物质,其成分不会在动物产品中残留、蓄积和转移而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平衡水分(equilibrium moisture):存在于一定环境的饲料,其水分与环境湿度逐渐达到平衡时的水分。
▲活性水 :指饲料中能被霉菌利用的水,用水活性 aw表示,即霉菌作用基质中水分的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汽压之比。 ▲农药残留(pesticides residue):农药使用后,其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等在农作物、土壤、水体中的残留。 ▲农药残毒(toxicity of pesticides residue):残留在环境、食品和饲料中的农药,对动物和人引起的毒效应,称农药残毒。 ▲安全施药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收获的间隔天数,又称安全等待期。
▲饲料工业标准:为保证饲用安全,资源合理利用及工业生产安全,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饲料工业产品某些参数提出的具体要求。 ▲饲料卫生标准:是以保证饲料的饲用安全性、维护家畜健康与生产性能出发,对饲料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限量要求。
▲饲料安全性毒理学评价:通过系统的动物毒性试验,阐明饲料中某一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对生产中利用这种饲料的安全性作出评价。
▲剂量与效应/反应关系曲线的基本类型(选择题):(1)直线型:较少出现,仅在某些体外试验(2)抛物线型:通常存在于剂量-效应关系中(3) S状曲线:通常存在于剂量-反应关系中
▲畜禽饲料中毒的一般特征:
全群性; 体温不升高;有消化道不良症状;体格越强壮、采食量越大的动物先发病,全身症状越明显;无传染性; ▲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方法:
1主要获取指标:半数致死量 LD50 试验原则:随机、对照、重复 2. 试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1)种类:应选择毒性反应与家畜近似的动物;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易于获得、品系纯化。 (2)性别:通常雌雄动物各一半。如果受试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应分别求出雌性和雄性的LD50。 (3)年龄/体重:一般选用成年或初成年者。动物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平均体重的 20%。 3.受试物的给予方法
灌胃:广泛应用于各种试验动物。 饲喂:急性毒性试验一般不采用该法。
吞咽胶囊:适用于易挥发、易水解和有异味的化合物。 4. 观察时间与观测指标:--------- 计算LD50 观察时间:一般24~48h,但最后继续保留1w。
观测指标:①动物开始出现异常反应的时间;②中毒的主要症状;③动物死亡数及死亡时间;④部分死亡个体各器官系统肉眼可见病变; ▲引发饲料安全隐患的因素: (一) 人为因素
1.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 2.超范围和违规使用饲料添加剂; 3.饲料标签标识问题;4.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5.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和使用动物性饲料; 6.污染及霉变造成饲料卫生指标超标; (二)自然因素
1天然有毒有害物质;2微生物污染;3重金属污染 ; (三)生物技术
1益生菌;2转基因植物;
▲畜禽常见亚硝酸盐中毒的原因:
1. 动物饮用了NO3-或NO2-含量高的饮水;2.青绿饲料调制方法不得当;3.使用了不合格的饲料原料。 发病特征:以猪最为常见,发病急、死亡率高。 ▲NO2-的毒性与危害 (一)急性中毒
1.NO2-的急性毒性作用机理
来自饲料、饮水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