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急救护理
李桂香1) 王运良2) 闫 波1) 邵明璐1) 马红梅1) 李 静1)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2(015)015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急救;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患者能否成功救治与康复,与早期是否得到及时正确处理至关重要。我院急诊科2009-11-2011-12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由我院120急救中心接诊,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2010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男78例,女42例;年龄35~78岁,平均59.1岁。患者自发病到救治间隔5~60min。
1.2 结果 120例患者在发病现场均得到有效处理并安全转运到医院及时得到进一步治疗。随访住院2周~1个月出院,28例无后遗症,各功能基本正常,92例病情稳定出院继续康复。
2 早期救护处理
早期救护的关键是迅速判断疑似脑卒中患者并尽快转送医院及时得到正规治疗。 2.1 现场护理 到达现场后,立即检查患者神经系统体征,迅速了解简要病史,高度重视主诉仅有头晕症状的患者。尽快判断评估病情,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在等待救护车时,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嘱其饮热水1~2杯促进血液循环,使
血管扩张疏通血管。
2.1.1 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嘱患者保持镇静,协助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昏迷者头偏向一侧,呕吐者及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分泌物,舌后坠者应用口咽通气导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给予吸氧。
2.1.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对非低血糖患者避免应用含糖液体,控制液体量和速度,因糖进入体内,产生乳酸加重脑缺氧。有头痛、呕吐症状立即静滴甘露醇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烦躁者给予镇静。
2.1.3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监测意识、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小,做好记录。特别强调准确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当血压>220/120mmHg时可考虑谨慎降压治疗,血压维持在180/100mmHg者无需进行降压处理,过度降低血压将导致脑供血不足,加重脑缺氧、脑水肿,不利于恢复。
2.2 转运护理 尽快转运患者到医院进行必要检查和有效治疗。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及时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取得理解和配合。同时联系相关科室尽早做好检查和接诊救治准备,开辟绿色快速通道,尽可能优先检查处理,行脑CT或MRI扫描确诊后,直接将患者送至神经内科病房,尽量避免因等待检查结果时间太长延误治疗,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有效治疗。途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做好安全输液管理。
3 急诊室护理
3.1 做好各项检查准备 如科室暂时无床收容,在急诊室做好是否溶栓准备,常规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有无心律失常,急查血糖以排除低血糖昏迷。 3.2 吸氧与呼吸支持 监测血氧饱和度,如血氧饱和度<92%提示缺氧,应给予吸氧,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3.3 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准确记录血压、心率变化 资料显示,79.69%的脑卒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心率较快可能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因素有关[1]。脑梗死后24 h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电监护,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脑卒中患者可继发心肌损伤,而心肌损伤又可加重脑部原发病变,影响患者预后[2]。约70%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较高,原因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升高、意识模糊、焦虑等脑卒中后应激状态,多数患者在脑卒中24h后血压自发降低。病情稳定而无颅内高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24h后血压水平基本反映其病前水平。护理人员应掌握这一病情发展规律,便于有针对性地观察病情,及时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过分焦虑、紧张。缺血性脑卒中后24h血压升高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头痛、呕吐及颅内压升高等情况,如呕吐给予肌内注射胃复安5mg,头偏向一侧预防误吸、窒息。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如血压变化幅度大及时报告医生。
4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很重要。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心理反应,给予有效心理指导。由于发病突然,患者被动卧床,肢体功能、语言表达障碍,病情变化快或病势凶险,毫无心理准备,患者对角色的转变难以接受和适应,内心冲突强烈或惶恐不安,出现极度焦虑、烦躁,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谦和的姿态,科学指导安慰患者,如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组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再生[3],使其保持镇静和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