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红楼梦》

谢道韫:晋朝才女,谢安的侄女,王羲之的儿媳,后世称其“咏絮才女”。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一、 指导朗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二、圈点勾画示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约定 正午时分 到 才 三、自读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尊君在不?( ) .2、解释加着重色的文言词语 太丘舍去 门外戏 待君久不至 友人便怒 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注释

1、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2、门外戏:戏,嬉戏,游戏。 3、待君久不至:等您好久您不到。

4、友人便怒:便,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

5、相委而去:相,称代性副词,在这里可译为“我”。委,丢弃,丢下。 6、则是无信:则,就,那么;信,讲信用。 7、则是无礼;礼,礼貌。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元方 陈太丘(人名)

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去后乃至 去后(友)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例:去后乃至 A、才 B、竟然 C、就是

4、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文言实词: 元

方时年七岁 那年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讲信用 翻译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注意区别

君 : 对对方的敬称,您。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你的父亲 家君: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父,我的父亲。

“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合作探究

1、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 “无礼”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聪颖 机智 懂得为人 诚实守信 正直不阿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 友人已经知错能改,元方应该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表现自己的胸襟宽广,有涵养。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友人失信在前,而且没有礼貌,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

1. 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义。

2. 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3. 元方:聪明、懂礼识义、正直不阿

4. 友人: 无信、无礼 知错能改 5. 启示: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 老师质疑

1、陈太丘是县令,“友”为什么敢骂他? 2、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友”的身份:据史料记载,文中的“友”也是东汉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官职比陈太丘高两品。

《陈太丘与友期》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和无礼”为核心,即表现了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礼”和“信”的重要性。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 我们要学会聪明应对他人。

——是要有时间观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守时。 积累 名 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当堂训练(8—10分钟)

1、通假字:尊君在不 通( 否 ) 2、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古: 约定 今 :日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1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红楼梦》谢道韫:晋朝才女,谢安的侄女,王羲之的儿媳,后世称其“咏絮才女”。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一、指导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z6kg1b86p2mdyx423a46cyp27lzc201bm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