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
1 地球表层 :是指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交错、渗透部分。
2 太阳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 8 大行星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及其他小天体组成。 3 小行星带 :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4 太阳黑子 :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其温度 低于周围温度。
5 科里奥利力 :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惯性 力。 6 地球的偏心率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轨道的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
7 地层层序律 :在一个地区 ,如果没有发生构造变动 ,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8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9 化石 :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10 地磁场倒转 :地球磁场的方向发生 180°的改变,也就是地磁两极的极性发生的倒转现象。 11 莫霍面 :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12 古登堡面 :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
13 地壳 :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刚性的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部分 ; 14 岩石圈 :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球内部的刚性部分;
15 软流圈 :又称低速带, 是指地下 60-250km 之间,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 (塑性流动 )
16 地温梯度 :沿等温面的法线朝向地球中心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所增加的数值 , 又称地热增温率。 17 地壳元素的丰度 :元素在地壳的平均含量;
18 主量元素 (常量元素或造岩元素):是岩石中含量大于 1%的元素 19 微量元素:地壳 (岩石 )中含量低于 0.1%的元素 20 矿物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21 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
22 碎屑结构 :是指在一定动力条件下共生在一起的碎屑颗粒所具有的内在形貌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 粒度、分选度、圆度、支撑类型和孔隙等几个方面。
23 交错层理 (斜层理 ):由一系列斜交或交切的层系组成。
24 波痕 :由于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沙质沉积物表面上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现象。
25 砂岩 :粒径为 2-0.05mm 、含量大于 50%的沉积碎屑所组成的岩石。碎屑成分有石英、长石、岩 屑,胶结物有钙质、铁质和硅质。常具有斜层理、粒序层理构造。
26 火山角砾岩 :由直径为 64-2mm 的火山碎屑物及熔岩角砾所组成,含量大于 50%,多分布在火山集 块岩的外围。
27 花岗岩 :石英含量大于 20%的一种酸性深成侵入岩
28 玄武岩 :一种基性喷出岩,常呈黑色或暗灰色,含气孔构造,多产出于洋中脊; 29 大理岩 :是一种热接触变质岩,常为碳酸盐岩沉积岩变质而成。
30 造山运动: 大陆上最为雄伟的现象之一是绵延数千公里的高峻山脉,山脉中岩层发生强烈的褶皱和 断裂,形成这些变形带的运动称为造山运动。
31 造陆运动: 曾一度被淹没的浅海,后被抬升变成陆地,这样大规模的海陆变化称为造陆运动 32 褶皱: 褶皱是由岩石中各种面(如层理、面理)的弯曲而显示的变形。
33 节理: 节理是一种岩层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裂隙,常常可以看到两组或几组节理有规律的交叉。 34 断层 : 断层是岩层破裂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35 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下一层,平均厚度为 10km 左右。主要天气现象如云、雾、雨、 雪、雹都形成在此层内。对流层对人类的影响最大,大气污染就是对此层而言。
36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以上到大约 50km 左右高度为平流层。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初时不变,后 反而升高。此层内气流比较平稳。
37 季风: 季风: 指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着季节变换,天 气气候也发生明显的变化。海陆间热力差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38 气候: 气候指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内的平均统计特征。 39 温室效应:
40 地球水分循环: 地球水分循环:海洋、陆地水和大气的水随时随地都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着大规模 交换,这种交换过程称为地球水分循环。
41 潮汐: 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 42 洋流: 它是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以相对稳定的速度所作的定向流动。
43 河流的绝对基准面: 是以某一河口的平均海平面为零点的基准面。中国规定统一采用青岛平均海平 面为
绝对基准面。
44 外流河和内陆河: 外流河:多数河流以海洋为最后归宿的河流;内陆河: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 消失于荒漠中的河流
45 地下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存在于岩石和地表松散堆积物的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 46 高原:高原是 大面积构造隆起抬升过程中外力侵蚀切割微弱的结果。
47、 平原: 平原的形成与高原相反,它是在构造沉降过程中不断从外围得到大量碎屑物的堆积而形成 的。
48、盆地: 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相对负向地形,它和周围山地是同一盆 -山耦合构造成因的产物。 49、丘陵: 丘陵是海拔高程在 500m 以下的山地或岗地。
50、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受太阳幅射、温度变化、水和生物等作用 , 发生崩塌破碎,形成大小不等的岩 屑和砂粒的过程。
51、 喀斯特: 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喀斯特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 溶性岩石(如灰岩)所产生的化学过程(溶蚀和沉淀)和机械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 坍陷和堆积等))
52、 冰川磨蚀(刨蚀)作用 :冰川及其所携带的岩石碎屑对冰床的机械破坏作用(包括磨蚀作用和拔 蚀作用)
53、海蚀作用 :波浪通过冲刷、研磨、溶蚀等使海岸线逐渐后退的过程。
54、泻湖: 在海岸带地区,离岸堤与陆地之间形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浅水区。 55 、土壤圈: 土壤在地球表面所构成的覆盖层
56、土壤: 是生物、气候、地表水与地下水、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
土壤是由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而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分布于岩石圈的最表层。 土壤是生物、气候、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
57、腐殖质: 是由微生物从有机组织合成的新化合物 ,或者由原始植物组织变化而成的比较稳定的分解 产物,是一种复杂化合物的混合物,通常呈黑色或棕色,性质为胶体状。少量腐殖质就能显著提高土 壤肥力。
58、田间持水量: 重力水排除后留下的可供植物利用的含水量
59、伊迪卡拉动物群: 无壳的后生动物群 ,出现于新元古代后期伊迪卡拉纪全球性冰期之后,典型代表 是产于澳大利亚南部伊迪卡拉山庞德石英砂岩中 , 年龄值为 630Ma.
60、澄江动物群: 寒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群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多门类混生生物群。 61 、种群 :在一定地段的占据一定环境空间的同种生物的个体群 ??
62 、生物群落 :自然环境条件下,由彼此在发展中有密切联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成的 种群集合体。
63、生态系统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群落总是通过连续的能量 -物质交换与其共存的自然环境形成相互作 用和联系的统一整体,这样的生态功能单位就是生态系统。
64 生物绝灭: 指一个物种的个体完全消失而不留下后裔(终极绝灭)。
65 集群绝灭: 地史中的某些特殊时期,出现许多生物门类全球性、近同时突然绝灭。
、简答题
1)宇宙大爆炸、太阳系和地球形成的年龄?
140 亿年; 46 亿年; 45.6 亿年 2) 5.4 亿年前生物演化有哪些突发期?
38 亿年前,最古老的生物—蓝细菌出现; 35 亿年前,厌氧异养原核生物出现; 30 亿年前,厌氧自 养原核生物出现; 18 亿年前,喜氧真核生物出现; 6 亿年前,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 5.4 亿年前,寒武 纪生物大爆发。
3)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从老至新各划分为哪些系? 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
系、二叠系 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 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4) 地球的内部 (固体地球 )层圈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 地壳,地幔,内核,外核,根据地震波划分。
地球物理依据 据地震波波速在地内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成若干圈层 . 地质学依据 通过研究深源岩石及其形成时的温压条件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信息。 5)简述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区别。
大陆地壳:由上部的硅铝层和下部的硅镁层构成,主要为中 -酸性 ,构造运动强烈,大部分岩石已发 生了变形; 大洋地壳:由硅镁层构成,主要为基性 -超基性,轻微,大部分洋壳岩层很少发生变形。 6)简述软流圈的作用? 1、岩石圈漂浮的载体 2、中源地震的发源地
3、大规模岩浆活动的策源地 4、全球岩石圈循环的基础 7)矿物分为那些大类?
① 自然元素; ②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 ③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00 多种):磁铁矿和铁矿; ④卤化物:食盐、萤石;
⑤含氧盐(占 2/3 ):包括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硅酸盐占地壳质量的 75-80%。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钾长石、斜长石、云母;
⑥有机化合物。
8)矿物的鉴定特征有哪些?
①形态
② 颜色,条痕 ③ 光泽 ④ 硬度
⑤ 解理,断口
9)什么是沉积岩?沉积岩有哪两大类型?
在地表环境条件下 , 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 (如河流、湖泊、海洋、冰川等 )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固结 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它生沉积岩和自生沉积岩
10 )沉积岩的碎屑结构有那 4 类? 砾状结构(多数碎屑粒径 > 2mm ); 砂状结构(多数为 2-0.05mm ); 粉砂状结构(多数为 0.05-0.005mm ); 泥状结构(< 0.005mm )
11)什么是岩浆岩?主要有哪几类? 岩浆岩:岩浆侵入地下 (侵入岩 )或喷出地表 (火山岩 ),由于温度降低而冷凝形成的岩石,据 SiO2 的含量 可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酸性侵入岩代表为花岗岩,喷出岩为流纹岩;中性侵入岩代表为 闪长岩,喷出岩为安山岩,基性侵入岩代表为辉长岩,喷出岩为玄武岩,超基性侵入岩代表为橄榄 岩,喷出岩为苦橄岩。
12)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者之间的区别?列述至少三个知识点。 ①沉积岩是由流体搬
运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或生物沉积而形成的颗粒物在流体中发生沉积 后经压实固结成岩的岩石。
②岩浆岩是岩浆侵入或喷出后冷却固结而成的岩石。
③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或变质岩或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 形成的。
13)泥岩、页岩和板岩三者之间的区别?列述至少三个知识点。
泥岩是沉积岩,泥质结构,层理或者页理不明显,单层厚度 >1m,质地均匀,由粘土固化而成,以 手触摸有滑腻感,用小刀刮滑切面比较光滑,质地松软,敲击成碎块状,透水性好。
页岩也是沉积岩,页理明显,单层厚度 <25cm,粘土经压实 -脱水 -重结晶作用的产物,硬度大于泥岩, 敲击易裂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