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论提高学生记忆力的方法
摘要: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成为家长、老师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因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升学乃至今后就业等重大问题。然而若想取得好成绩就离不开良好的记忆能力,因此就需要学生们掌握科学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从而轻松应对各种考试。本文将深入分析记忆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并重点从心理学角度探究提高记忆力的方法,诣在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生记忆心理过程心理学角度提高
Abstract: In today’s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society, students’ grades gradually become parents, teachers and school the focus of attention, because in the current social backgrou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result quality related to the entrance and even in the employment and the important problem. But if you want to get good grades cannot leave the strong memory, hence the need for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cientific improve memory method, easily deal with all kinds of test.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memory form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se processes and mainly from the psychology Angle explore improve memory method, being in help students in the exam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nd to have a better futur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Keyword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cess, psychology, improve, memory.
学生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书本知识和各类习题,为了能取得好成绩,他们不得不将这些知识都牢牢地记在头脑中,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他们往往很难在考试中将之前记忆的内容完全提取出来,有的可能早已遗忘,有的可能无法再认或者回忆起来。所以如果能将心理学方法运用其中,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记忆的心理过程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过程[1]。因此,提高记忆力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使其共同发挥作用。
一、编码对提高记忆力的作用及有效编码的手段
编码是将外界的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2],相当于大脑对信息以个人特有的方式进行加工的过程。它是形成记忆的首要过程,信息以何种形式进行编码对一个人的记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编码就相当于将教师传授的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进行感知、思考、体验和应用的过程,因此,若想提高记忆能力,就要学会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码。其中,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一)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外界的信息符合自己的兴趣时,我们往往会牢牢的记住它。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学生想要记住所学的知识,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们的特点和爱好,在讲课时适当的变换方式,将所要传授的知识通
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带给学生新鲜、新奇的感觉,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编码。
(二)大脑的兴奋水平也能够影响对信息的编码。当大脑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时,记忆的编码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根据艾宾浩斯的实验得知,在上午11~12点之间学习效率最高,此时大脑能够记忆的信息也最多,到下午效率会逐渐下降,在6~8点最低。学生可以据此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可以利用学习效率很高的时间段对知识进行识记,而当学习效率很低时,不要勉强自己去学习,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三)对信息进行有效编码也要找到信息之间联系的内在规律,并和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这样新的知识才能在大脑中得到保存和巩固。那么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发现事物的规律,平时遇到问题多动脑筋,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学习的背景也能够影响编码,从而影响记忆,背景是指其他知识、材料。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即“编码特异性原则”[3],它是指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匹配时,记忆最为有效。如果学生总在相同的背景下学习知识,当背景变换时,知识的提取就会发生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应学会更换背景,将不同学科穿插开或者重新组合自己的笔记。同时,背景的影响还表现在所记内容位置的不同,即人们对于信息的记忆,开始和结尾部分往往比中间部分记的牢。明白了这个道理,学生在听课时,就要特别注意中间的时段,并确保每次都以同样的顺序进行复习。
二、存储对提高记忆力的作用及有效存储的手段
记忆的第二个过程就是存储,它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头脑中,是形成记忆的重要环节,信息若得不到存储就无法形成记忆。所以,学生若想将知识牢牢的保存在头脑中,就要学会有效的复习。
(一)学生应该学会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在学习之后就立刻开始了,并且最初会遗忘的很快,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缓解,最后基本保持平稳状态。依据这个原理,当学生学习一门新知识后,要想记得牢固不容易遗忘,那么再过30分钟、12个小时进行复习,并且学生需要在学习后的一天、两天、四天、七天、十五天都要复习,通过这种方法,既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并将知识牢牢的存储在大脑中,不易遗忘。
(二)对知识进行存储时还不能忽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4]的影响。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的材料会干扰对后学习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而倒摄抑制则是后学习的材料会干扰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和回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学生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背诵教师要求记住的内容,或者每天早上起床时对知识进行记忆,由此方法将干扰降到最低,信息就会有效地存储在大脑中。
(三)其它有效的存储方法还包括阅读和再现交替进行[5],一味的背诵不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要和再现穿插进行,这里所说的再现方法可以让学生
做一些与背诵内容相关的选择题,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习的信息,把握重点和难点,还能够查缺补漏,加深记忆。当然,无论是利用哪种存储方法,学生切忌过度学习,应学会适度放松,劳逸结合。
三、提取对提高记忆力的作用及有效提取的手段
记忆的最后过程是提取,包括再现和回忆两种形式,记忆的好坏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它是重要的检验手段。而充分将存储的信息提取出来的前提是要有有效而丰富的提取线索,这个线索可以是外部产生的,是外界的刺激,比如他人对你的提问。也可以是内部产生的线索,比如人们自己对于某个问题的思考,。因此,经常的自我测验或者让他人对自己进行测验有助于信息的提取,可以使学生在各种情境下都能够清晰的回忆或者再现学过的内容。当然,对于学生来说,信息的提取大部分发生考试中发生,因此好的心理状态也成为信息提取的重要条件,带着适度的紧张感去面对才能充分提取想要的信息。
编码、存储、提取三个步骤紧密相连,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记忆,不能忽视任何一个过程的作用,提高记忆力亦是如此,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以上提及的方法,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践经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这样才能将知识更长久的保存在大脑中,在需要的时候轻松提取。
参考文献:
[1][2][4][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美]菲利普•津巴多,理查德•格里格[M].王垒,王甦 等译.心理学与生活.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