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情关系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以景结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只是手段,传情言志,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面对同样的景物,作者人生经验不同,其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就大相径庭了。
·触景生情·(景在情先·先有景,后有情)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情景交融·(景与情结合紧密,密不可分。)
天净沙·秋思 元曲·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代赠二首·其一》 【晚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释
1、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2、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3、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 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寓情于景·(情感隐含)(读后,见景不见情。相对而言的直观印象。)(寓:寄寓,寄托。)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羁旅漂泊愁。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体现了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最终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篇都用比兴,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寓情于景,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坚持本心,矢志不渝。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羁旅漂泊愁。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感慨时光。
·借景抒情·(情感明显)(读后,见情不见景。相对而言的直观印象。)【景】景物。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
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日出”是“有晴”;“雨”是“无晴”。 “晴”与“情”谐音。
“无晴却有晴”道出了少女含蓄、喜悦的心情。
赠别二首 杜牧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扬州慢 南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以乐景写哀请)
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物】:具体的物。
(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有差别,不能视为等同。因范畴不同,也不能说托物言志包含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托物言志】:【志向】【情趣】【爱好】【愿望】等。通常是针对整体来说的。 【借物抒情】:【情感】(通常是针对局部来说的。)
托物言志常常是作者受生活的启发,托物寓意的结果。通过咏物来咏志。它常常是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提炼升华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托物言志”之“志”必须是能从事物本身固有的特点自然引申出来,不能从外界移入。
自然万物各有其形态﹑色彩﹑性质﹑功用等自然属性,艺术家把对事物的独到发现和感悟提炼升华,使之与所要表现的某种意义相契合,这样就把物自然属性很自然地转化为某种社会属性,使该物体具有了象征意义。如,狮子象征刚强,是由狮子曾作为兽中之王的勇敢特性延伸出来的;青松象征崇高,是由其耐寒而常青不凋的特性延伸出来的;莲花象征高洁,是由其处污泥而不染的特性延伸来的……通过分析某些象征,我们可以看出:象征义是根据象征体的固有属性延伸出来的。某些事物的自身属性触动了人的心灵后,被人们不断强化成为象征的。
托物言志之“物”通常是只安排一个核心事物,辅以他物衬托。而且,托物言志常诉诸于理智,歌咏物的品格,进而联想到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志向、情趣、爱好、愿望等。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全文以莲花为中心事物,辅以菊花和牡丹的衬托,歌颂君子的高洁品格,批评逃世避祸者,鄙弃趋炎附势者。三种花虽各具意义,但歌咏莲花才是核心。
《竹石》
清·郑燮(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本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笔下竹石如画,但作品传递给我们的却是竹子的精神——立场坚定,不折不挠,顽强抗争,涵蕴着诗人的人格力量。
《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