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会计学原理(主编陈国辉)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课堂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第一节会计假设

核算范围 前提核算内容 会计基础 条件 核算程序 核算方法 一、会计假设含义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1.定义: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 2.意义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要处理的经济范围 ☆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

☆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规定了会计处理对象和相应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说来,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都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都不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1.定义: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因破产、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

2.意义:☆是“会计分期”的前提条件

☆是制定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的基础(是实际成本及配比要求等建立的基础) (三)会计分期

1.定义: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目的: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通常将会计期间的起始日期,称为会计期初,终止日期称为会计期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即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2.意义:☆可以分期结算帐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产生了本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

☆由此产生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出现了应收、应付款等会计具体核算方法 (四)货币计量

1.定义: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 我国的有关规定: ☆单位应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单位

☆收支以外为主的单位,可以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其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 ☆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财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2.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以其计量和综合所有会计要素 ☆货币计量反映了会计最基本的特征 ☆以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

☆使历史成本、可比性等会计核算要求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关系: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计量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除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被人们公认之外,颇具争议的还有权责发生制。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在会计核算假设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是衡量会计核算信息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一.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

1.定义: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要求:核算应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可验证性 二.相关性(有用性)

1.定义: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 2.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会计信息在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相关,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明确性)

1. 定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2. 要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清晰

四·可比性

1. 定义: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2. 要求:

横向可比:不同会计主体之间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 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在会计报表中予以说明

五·实质重于形式

1. 定义: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

形式为依据。

2. 要求: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六·重要性

1. 定义: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2. 判断方法

从性质上判断:影响决策

从数量上判断:经济业务金额达到总资产的5﹪以上 3. 核算要求

重要业务 单独反映 次要业务 合并反映

七.谨慎性(稳健性)

1.定义: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3. 要求:

允许企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八.及时性

1.定义: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2.要求:

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及时加工会计信息 月报:七日内 及时报告会计信息: 季度:15日内 半年度:2个月内 年度:4个月内

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一)会计确认

1、定义: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报告。

会计确认主要涉及以下四个问题: 哪些经济业务应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 经济业务何时应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 经济业务属于什么会计要素 会计信息如何输出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报表 2.确认的分类

(1)初始确认

定义:是对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

原始凭证 会计账簿

原始经账簿会计济信息 信息

(2)后续确认

定义:是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会计信息进行的确认

可定义性:要求所确认的各个项目,应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可计量性:要求所确认的对象,必须能够用货币计量

确认标准 可靠性:要求所确认的经济信息是如实的,可验证的和不偏不倚的 相关性:要求所确认的财务信息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

(二) 会计计量

1. 定义:是指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和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 ☆会计计量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2. 计量单位

货币计量:主要单位 实物计量:辅助单位 劳动计量:辅助单位 3.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 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负债发生时承担现时义务的金额。

(2)重置成本 又称现实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 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4)现值 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属性。 (5)公允价值 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总结:

①历史成本 其特点是从购置的角度,采用的是当时价格进行计量

②重置成本 其特点是从购置的角度,采用的是现时价格进行计量 ③可变现净值 是从销售的角度,采用现时价格进行计量,使用于存货

④现值 是从未来现金流量的角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主要适用于长期资产

4.计量属性的选择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内),确认为费用,反映在利润表中 资本性支出:支出的效益长于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内),确认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二)收入与费用配比

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会计期间内确认。 两层含义: 因果配比 时间配比 (三)历史成本计量

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或构建时的 支出进行计价

第四节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是收入与费用会计处理的基础,两种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会计分期。 ■问题提出

对象 ——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收付期与归属期)

1、本期收到(支付)的款项就是本期确认的收入(本期应负担的费用)。如本月销售商品本月收到;本月支付本月应负担的办公费。

2、本期收到(支付)的款项并不是本期确认的收入(本期应负担的费用) 。 如本月收取上月的销货款,本年度预付下年度的财产保险费。

3、本期应获得的收入本期尚未收到款项,本期应负担的费用本期尚未支付款项。 如本月销售商品,下月收回货款,本月应负担尚未支付的借款利息费用等。 收入的取得和费用的形成与其款项收付不在同一期间 一.收付实现制

定义:又称为实收实付制,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到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1)收入确认 ——以收到现金的时间为标准 (2)费用确认 ——以支付现金的时间为标准

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际收入或已经支付的费用,都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是当期没有实际收付款项,就不能确认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依据,支出与收入均以实际款项的收付 时间为准。 二.权责发生制

基本准则第九条指出:“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又称为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款项的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1)收入确认——以收入取得的权利形成为标志,而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到 (2)费用确认——以费用承担责任的发生为标志,而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支付 ?

新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 权责发生:指某一会计期间取得收入的权利\\承担费用的责任的形成。

一项收入或费用只要是在本期发生(应属本期),即使本期没有收到或付出,也应在本期确认;反之,即使本期已

经收(付),也不能作为本期收入(费用)确认记录. 凡是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与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

或实际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在真实,公允地反映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和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方面,权责发生制较之收付实现制适合于企业会计,收付实现制则适合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会计学原理(主编陈国辉)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课堂笔记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一节会计假设核算范围前提核算内容会计基础条件核算程序核算方法一、会计假设含义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yxm74yf1d6vudb8cer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