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异同
陈金强
【摘 要】本文研究的是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异同问题。文章从两者都是大众型的音乐教育而非专业型的音乐教育;都是遵循以人为本而开展的音乐教育,而非以乐为本所开展的音乐教育;都是以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让学生系统的体会感性的音乐经验为基本的教学目标的音乐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并从“新体系”具有中国音乐特色和突出中国音乐教育实际两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点,希望对更好的把握音乐教育的科学动向能够有所助益。 【期刊名称】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卷),期】2014(000)007 【总页数】1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柯达伊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异同分析
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主要指的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以及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而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则指的是教育部委托中央音乐学院承办的,面向全国音乐教育系统进行推广的一种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其以“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为教育理念,将音乐的艺术性活动过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学生获得感性的音乐经验为主要的教学目的,以自主情感体验作为重点的教学环节,以内心音乐联觉作为重要的音乐能力,以音乐实践活动作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是在融合了上述的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所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本文通过研究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异同问题。以期能够更好的把握我国音乐教育的科学动向,更有效、更合理的认识和建设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
一、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共同点
首先,无论是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还是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都是大众型的音乐教育而非专业型的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以“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为教育理念,将音乐教育定位为大众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而这一点,同样在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更是通过其对于音乐教育对人的影响和审美经验给人带来的感受和体现重视,明确表明了其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
其次,无论是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还是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都是遵循以人为本而开展的音乐教育,而非以乐为本所开展的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是以人为本的素质化教育,其强调的是音乐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而不应以乐为本。同样的,在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共同强调和突出的一项,就是对音乐创造性活动的重视,其均突出强调了音乐的创造性活动在学生发现、探索、体会音乐乐趣方面的积极作用,如:通过自有的表达和自我表现,让情感得到释放,以摆脱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获得情感自有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带给学生快乐、自信和成功的体验等等,而这些正是音乐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重点、为主体的一种表现。由此可见,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在本质上同样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尤其是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还专门有针对性的,探讨了音乐教育与人的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音乐教育应该顺应学生的“自然发展法则”,从而更直接的表明了其在音乐教育过程
中对于人的关注和重视。而奥尔夫音乐教育,也同样将人放在首位,情调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以此作为教育的首要原则。
再次,无论是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还是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都是以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让学生系统的体会感性的音乐经验为基本的教学目标。音乐是感性的艺术,要让学生认识音乐,了解音乐,必须要唤起其艺术感,而学生艺术感的产生首先来自于感性,而非理性。因此,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是以学生获得感性的音乐经验为主要的教学目的,以自主情感体验作为重点的教学环节。这一点在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同样有所体现。奥尔夫音乐教育则强调学生通过自身的听、唱、动、做、创等音乐活动,去影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由此可见,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对学生感性思维和感性体验的重视是与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一脉相承的,两者具有共同的侧重点,即:学生感性的音乐情感体验。
二、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差异点
首先,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很好的融合了中国的音乐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是围绕着民族音乐的学习而展开的,从而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为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音乐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例如:奥尔夫音乐经常将节奏型凌驾于旋律性之上,而中国长期形成的审美习惯则决定了我们抵御旋律的偏重,这一点在“新体系”中就有所体现,也很好的突出了中国音乐艺术的特色。
其次,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很好的结合了中国的教育实际,在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科学、系统、符合中国目前音乐教育实情的教学体系。不但有着明确的学习进度安排,还根据中国音乐教育的事情构建了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