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关于组织申报《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类)校园传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附件一:《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类)校园传

承研究》总课题研究指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本课题研究的是泉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类在校园传承的方法、途径、策略等。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不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而且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指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积极谋划、推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课程,将民歌、民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将剪纸、年画纳入美术课,将传统技艺纳入手工课,使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和喜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题的研究是为了贯彻实施《非遗法》和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精神,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探索新

1

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的新方法、途径和规律,深入持久科学的开展非遗校园传承教育活动,进而提高非遗校园传承的水平和质量。

非遗校园传承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国家工程。校园传承关键在于学生,学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及传承人。校园传承能扭转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传承链条濒临断裂的局面,能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一剂良方,在学校中进行发展性传承,就是在保护其基因和文化生态的同时,树立发展性思维,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兼收并蓄和开放包容。通过非遗进校园的各种方式,用理解的方式来教学,探索寻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传承模式,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通过学校的课堂行为让更多的人感知、熟悉、传习非遗文化;通过在学校的交流、展示及传承,培育传承机制,培养后继传人;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最终形成全民学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和氛围。

泉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3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4个项目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三名。同时,拥有96项省级、137项市级和28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32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2人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0人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泉州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许多是民间美术项目,或和美术有紧密联系的传统手工技艺、民俗项目。如民间美术的惠安石雕、泉州花灯、永春纸织画、泉州(李尧宝)刻纸、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惠安木雕、泉州妆糕人等项目;传统手工技艺的德化瓷烧制技艺、安溪蓝印花布、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术、泉州古船模制作技艺、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闽南传统民

居营造技艺、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营造技艺、泉州杨阿苗民居营造技艺、晋江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泉州蚵壳厝营造技艺、泉州竹编、永春漆蓝制作技艺等项目;民俗的惠安女服饰、蟳埔女服饰项目。

泉州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类)项目跟其他地方有着同样的问题,即生态破坏严重、后继无人,有的濒临失传。因而,在市人大、政协提案中多次提议,要加强开展校园传承活动。泉州市教育局充分认识开展\闽南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的重要

性,为了加强和指导\闽南文化教育进校园\工作,于2008年4月7日印发了《泉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泉教综〔2008〕8号)文件,文件中指出:要充分利用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在幼儿园开设闽南童谣和闽南游艺教学;在小学开设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等课程;在初、高中扩大开设闽南民俗、乡土文化等课程。

总之,本课题研究一方面是具有学校担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使命意义,另一方面是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的研究和行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深化校本教研工作,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教研意义。

三、研究目标

1、探索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2、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类)传承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教育的策略。

3、使课题组美术教师树立正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教学观和课程观,提高教师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专业素质。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广大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爱好,并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自觉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组织申报《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类)校园传承

附件一:《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类)校园传承研究》总课题研究指南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ytq584mxz6h1tx45d7638ccg96n4k0071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