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课后拓展
思考形式美在其他领域中的表现,用装饰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动手实践,美化自己的生活 .
图案之美(第二课时 )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 2
、技能目标: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
美特性,些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
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延伸至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改善人与物、人
与环境的关系,体会装饰图案所蕴含的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三、教学准备
装饰图案的优秀范例、植物花卉、动物、风景的图片,纸张、颜料、画笔、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讨论解惑
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分析,设计图案必须依照某种基本的形式,并按照美的法则来构成形式的美感,如:对称
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律动。 ( 1
)分组讨论并介绍各自对三组法则的理解。 ( 2
)以某一作品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体会什么是“对称与均衡” 、
“对比与和谐”
;听音乐体会节奏,运用通
感,感受图案中重复或渐变所产生的节奏与律动的美感。
节奏是指有规律的重复,包括完全重复和渐变重复,产生秩序美感。
律动是指有规律的运动,如有规律的重复与渐变。
4.
构思创作
选择鸟、鱼、花卉或树木为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完成一幅有主题的装饰图案。如:
“花好月圆” 、
“年年有 余” 、
“春华秋实”等等。 5.
作品发布会
全班作品集体展示在黑板上,拼成这一主题的大作品。互相欣赏并讨论评价。 6.
课后拓展
思考形式美在其他领域中的表现,用装饰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动手实践,美化自己的生活 .
八、教后感 第 8 课
装点生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