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原则:适度变革原则、权变原则、系统原则、价值原则 5、 组织结构类型优缺点: (1) 直线制:
特点:管理的全部职能由单位的各级领导人负责
优点:结构简单,权力集中,职责明确,联系简洁,便于统一指挥,提高工作效率。
缺点:但要求各级负责人具有较全面业务知识,能亲自处理全部管业务 适用于规模不大,员工不多,管理工作比较简单的单位 (2) 职能制:
特点:各级管理部门除领导人外还建立相应的职能机构
优点:讲管理工作按职能分工,提高管理专业化程度,减轻各级领导着工作负担。 缺点:下级负责人除了接受上一级负责人领导外还要接受上一级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已形成多头领导,使下级无所适从,不符合统一指挥的原则 (3) 直线职能制:
特点:各单位负责人统一负责本部门的全部业务工作,并直接对上级负责,各级管理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职能机构
优点:既保证集中统一指挥有发挥职能机构专业管理的作用。
缺点:各级负责人应注意过分强的直线指挥,而对职能机构的实权不够重视的倾向。
(4) 事业部制:
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即在集中领导下实行分权管理
优点:A便于专业化生产,采用流水线生产和自动生产的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
B利于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摆脱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做好有关企业大政方针的决策,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C各事业部单独核算,促进发展,利于培养和训练高级管理人才。
缺点:A已造成人员调换困难,彼此工作不协调,容易滋长不顾企业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分散注意。
B增加了管理层次,造成机构重叠,官僚主义日益严重,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增加。
第五章:
人员招聘:招聘是组织获得人力资源的基本方式,其核心任务是招收合适的人选来补充组织结构中职位,为组织目标的达成做好人力资源准备。招聘是一个过程,鼓励潜在申请人申请现在或即将出现空缺的位置。
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各类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择、使用、考评和培训的职能活动。
人员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行为表现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以形成客观公正的人事决策的过程。
培训:是一个组织所采取的为改善内部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以提高岗位业绩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
内外部招聘的区别及优缺点: 1、内在招聘的优点:
(1)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保持企业政策的连续性。 (3)任选更准确。 (4)节省费用。
(5)管理人员的内部晋升使企业从外部招聘中、高级职员的比例下降,外部招聘主要集中在初级职工上,从而减轻了招聘工作的难度。
2、内部招聘的不足:
(1)申请了但没有得到职位的雇员可能会很失望,从而失去其积极性;没有得到空缺职位信息的雇员会感到很不公平,也会有情绪。
(2)内部招聘的最大问题就是近亲繁殖。
(3)对于特定的空缺职位,企业和部门主管经理常常已有了理想人选,但是为了体现共平却要逐个对所有的申请者进行面谈,这实际上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4)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客观上要求有更高的水平人员来经营企业,创业者群体的知识、能力不能满足对企业的控制,而此时的内部招聘政策只能使人员能力同工作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内部晋升有可能产生一种把人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职位的倾向。
3、外部招聘的优点:
(1)能够接受外部新的思想,调整企业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 (2)节省培训费用。
(3)外部招聘政策能够给组织内部造成竞争压力。 4、外部招聘的不足: (1)招聘的费用高。
(2)外聘人员缺乏对企业的忠诚。 (3)进入角色时间较长。
第六章
1、领导理论包括:领导品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1) 领导行为理论包括: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图理论P268(画图,分析),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理论。克里克四种管理方式,管理作风理论
(2) 领导权变理论:非德勒模型,路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激励理论:
(1) 马斯洛需求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
现需要
(2) 三种需要理论(麦克莱兰等):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合群需
要)
(3) 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能判断> (4) 期望理论(弗鲁姆):激励力=期望值*绩效
(5) 公平理论(亚当斯):研究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积极性和工作
态度的影响
(6) 强化理论(斯金纳):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无需了解人的内在状况和心理
过程,人的行为由外部因素控制
(7) 归因理论(海德):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和机遇 (8) 挫折理论(亚当斯):挫折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几乎所有人都有
发生挫折的可能性 3、什么是XY因素?(找不到) 4、信息沟通模型P301图 5、信息沟通中的障碍: (1) 信息编码不准确 (2) 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不适时 (3) 信息译码不准确 (4) 忽视信息 (5) 拒绝接受信息
(6) 发送者选择沟通的媒体不合适 (7) 集中媒体相互冲突
(8) 沟通渠道过长,环节过多,造成信息失真
第七章:
控制的原理类型:
1、反应计划要求原理。 2、控制关键点原理。 3、组织适宜性原理。 4、控制趋势原理。 5、直接控制原理。 6、例外原理。
反馈控制:就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反馈控制是一种最主要也是最传统的控制方式。它的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作用之后,其特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的结果上,并以此作为改进下次行动的依据,其目的并非要改进本次行动。而是力求能“吃一堑,长一智”,改进下一次行动的质量。
同期控制:控制的作用发生在在行动之中,即与工作过程同时进行。其特点是在行动过程中,一旦发生偏差,马上予以纠正。其目的是就是要保证本次活动尽可能地少发生偏差,改进本次而非下一次活动的质量。
前馈控制:控制的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前。其特点是将注意力放在行动的输入
端上,使得一开始就能将问题的隐患排出,“防患于未然”,可见前馈控制的效果正是管理者的追求目标。
第九章
1、目标管理:是一种把目标作为管理手段,通过目标进行管理,以自我控制为主,注重工作成果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2、目标管理的特点是自我管理
3、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首先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借着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