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有哪些?1.上下级双方的素质与能力 2.计划的完善程度 3.面临变化的激烈程度 4.授权的情况 5.沟通的手段和方法 6.面对问题的种类 7.个别接触的必要程度 8.其他因素

2、部门划分的原则有哪些?1.力求维持最少2.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3.确保目标的实现4.各职能部门的指派应达到平衡,避免忙闲不均,工作量分摊不匀5.检查部门与业务部门分设 3、各种部门划分的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一)按职能划分 优点:遵循分工和专业化原则 ,有利于充分发挥专业职能,使主管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组织的基本任务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同时它简化了训练工作,为上层主管部门提供了进行严格控制的手段。 缺点:容易使各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产生“隧道视野” 。

(二)按产品划分 优点:能够发挥个人的技能和专长,发挥专用设备的效率,有利于部门内的协调。

缺点:主管部门在协调和控制方面的困难较大。

(三)按地域划分 优点:责任下放到基层,有利于改善地区内的协调,取得地区经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主管人员的培养和训练。缺点:需要更多的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人员,增加了高层主管部门控制的困难,而且地区之间往往不易协调,集中的经济服务工作也不容易进行。 (四)按顾客划分 优点:能满足各类对象的需要,社会效益比较好。缺点:按这种方法组织起来的部门,主管人员常常要求给予特殊的照顾,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容易发生困难。此外,这种方法有可能使专业人员和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五)按过程或设备划分 优点:能够经济地使用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使设备的维修、保管以及材料供用更为方便,同时也为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特长以及为上级主管的监督管理提供方便。

4、各类典型的组织结构的类型的特点及优缺点。

(一)直线制组织结构 特点: 组织中各种职位是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的,各级行政领导人执行统一指挥和管理职能,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优点: 设置简单、权责分明、信息沟通方便,便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缺点: 缺乏横向的协调关系,没有职能机构当领导的助手,容易产生忙乱现象。

(二)职能制组织结构 特点: 通过将专业技能紧密联系的业务活动归类结合到一个单位内部,可以更有效地开发和使用技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它有利于最高管理者作出统一的决策。优点: a.职能部门任务专业化;b.便于发挥职能专长;c.可以降低管理费用。缺点: a.狭窄的职能眼光,不利于企业满足迅速变化的顾客需要; b.一部门难以理解另一部门的目标和要求; c.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差;d.不利于在管理队伍中培养全面的管理人才。

(三)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特点: “集中政策,分散经营”,即在集权领导下实行分权管理。优点: a.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b.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做好有关企业大政方针的决策; c.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便于采用流水线作业和自动线等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缺点: a.增加了管理层次,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和管理费用增加;b.由于各事业部独立经营,各事业部之间人员互换困难,相互支援较差; c.各事业部经常从本部门出发,容易滋长不顾公司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

(四)矩阵制组织结构 特点: 双重机构、双重领导。优点: a.将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 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 b.它具有较强的机动性,能根据特定需要和环境活动的变化,保持高度民主的适应性;c.把不同部门、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缺点: a.在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复杂性;b.稳定性差;c.权责不清。 5、活性化组织有何特征? 1. 对顾客的强烈关注 2. 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原则 3. 不懈追求持续改进和创新 4. 普通员工与管理者分享领导权 5. 具有许多普遍性的支持系统

6、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有哪些?1.决策的重要性2.政策的一致性要求3.组织规模 4.组织的历史5.最高主管的人生观 6.获取人才的难易程度7.控制手段8.组织营运的分散化 9.组织的变动程度10.外界环境影响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1.什么是人员配备,简述人员配备的任务? 人员配备:是指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一)从组织需要的角度去考察有三方面的任务: a通过人员配备使组织系统开始运转。 b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力量。 c维持成员对组织的

忠诚。

(二)从组织成员需要的角度去考察有两方面的任务: a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b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

2.内升制和外求制各有何优缺点?(一)内部提升(“内升制”):从内部提升是指从组织内部提拔那些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充实组织中的各种空缺职位。1.从内部提升主管人员的优点(1)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2.从内部提升主管人员的缺点 (1)引起同事的不满。挫伤没有被提升到的人的积极性。(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3)所能提供的人员有限。尤其是关键的主管人员,当组织内有大量空缺职位时,往往发生“青黄不接”的情况。

(二)从外部招聘(“外求制”):从外部招聘是从组织外部设法得到组织急需的人员,特别是那些起关键性作用的人员。 1.优点(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可避免“近亲繁殖”。(4)有较广泛的人才来源满足组织的需要。

(5)由于大多数应聘者有一定的经验,可节省在培训上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费用。2.缺点(1)外聘干部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同时也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聘干部对内部员工会造成很大的打击。 3.选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那些? 1.选聘的条件要适当2.主持选拔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具有伯乐式的慧眼3.注意候选人的潜在能力。“彼得原理”——提升过头现象4.正确对待文凭与水平的关系5.敢于启用年轻人 (一)是职位本身的要求;(二)是主管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确定主管职位时,要注意一下几点:1职位的范围应当适当;2:职位任务应饱满;3:职位设计中应体现出对于管理技能的要求。

4.主管人员培训的方法 1.脱产或半脱产培训2.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3.职务轮换制度4.挂职锻炼—设立副职5.临时职务 第十二章 沟通

1、沟通的概念 沟通联络,简称沟通,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做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2、沟通的方法有那些? 沟通联络的方法 1. 发布指示 2. 会议制度 3. 个别交谈4. 笔谈 第十三章 激励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的内容:需求层次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求。他将个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1)生理需求 起激励作用的因素是: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2)安全需求 起激励作用的因素:职位的保障、意外的防止。 3)社交需求 起激励作用的因素:友谊、团体的接纳、与组织的一致。4)尊重需要 起激励作用的因素:地位、名分、权力、责任、与他人薪水比较。 5)自我实现的需求 起激励作用的因素:能发挥个人特长的组织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a. 双因素理论实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激发人的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为保健因素,另一类为激励因素。b. 保健因素又称为维持因素。这些因素没有激励人的作用,但却带又预防性,能起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c. 激励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其本质为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籍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们的进取心,激发人们做出最好的表现。 d. 关于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相互关系问题,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是不正确的。他认为,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3、简述各种对人性的假设 (一)“经济人”的假设——X理论“经济人”,又称为“理性——经济人”,也称为实利人。1.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方设法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地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5.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人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承担管理的责任。

(二)“社会人”的假设 “社会人”的基本假设是: 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

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 2.工业革命与工业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 3.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4.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三)“自我实现人”的假设——Y理论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手段,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3.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 4.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出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5.有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往往以达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致力于实现目标的最大报酬。6.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一部分的发挥。

(四)“复杂人”的假设——超Y理论,权变理论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每个人的需要都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成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个人的统一的管理方式。

第十四章 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

各种领导行为方式理论的内容及其代表(四分图理论、菲德勒情境论)

四分图理论(二维构面理论)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从1945年起,对领导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们发现,领导行为可以利用两个构面加以描述:(1)关怀; (2)定规。所以该理论又称为“俄亥俄学派理论”或“二维构面理论”。

菲德勒情境论 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从1951年起,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领导情境论。该理论认为,任何领导都可能是有效的,关键是要与环境相适应。他认为具体影响领导效果好坏的情境因素有三个: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指下属对其领导的信任、喜爱、忠诚和愿意追随的程度,以及领导者对下属的吸引力。 2.工作任务的结构。 指下属担任的工作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3.领导者所处职位的固有权力(职位权力)。 指与领导职位相关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个方面所取得支持的程度。 菲德勒领导情境形态研究表明,①不存在唯一的最佳领导方式,不同情境需要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②不能只根据领导过去的工作成绩就预测他现在能否领导得好,还要了解他以前的工作类型同现在的工作类型是否相同。 根据菲德勒领导情境论,要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两个途径:①改变领导者的领导方式;②改变领导所处的环境,包括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提高下属任务的明确度,强化领导的职位权威。 第十五章 控制工作概述

1、什么是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反馈控制、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现场控制:指现场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前馈控制: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 反馈控制:亦称成果或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间接控制:基于这样一些事实,即人们常常会犯错误,或常常没有察觉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他们往往是根据计划和标准,对比和考核实际的结果,追查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责任,然后才去纠正。 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的。直接控制的指导思想认为,合格的主管人员出的差错最少,他能觉察到正在形成的问题,并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所谓“合格”,就是指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技术,能以系统的观点来进行管理工作

2、简述控制工作的原理

一、控制工作的原理 1)反映计划要求原理: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计划,因此,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能反映这样的计划,则控制工作也就越有效。2)组织适宜性原理:若一个组织结构的设计越是明确、完整和完善,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符合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职务的要求,就越有助于纠正脱离计划的偏差。3)控制关键点原理: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别注意在根据各种计划来衡量工作成效时有关键意义的那些因素。4)控制趋势原理:对控制全局的主管人员来说,重要的是现状所预示的趋势,

而不是现状本身。控制变化的趋势比仅仅改善现状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5)例外原理:主管人员越是只注意一些重要的例外偏差,也就是说越是把控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超出一般情况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控制工作的效能和效率就越高。6)直接控制原理: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和工作质量越高,就越不需要进行间接控制。这是因为主管人员对他所负担的植物越能胜任,也就越能在事先觉察出偏离计划的误差,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它们的发生。这意味着任何一种控制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采取措施来尽可能地保证主管人员的素质。

3、简述控制工作的要求 1)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6)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7)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管理概念: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约束下,运用计划、

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环境:

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组

织的生存和发展体现在组织各阶段目标的不断实现,而组织目标则是通过管理活动实现的。管理活动不能脱离组织所处的环境 这个环境就是管理环境。

管理的性质和职能: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两重性,即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这是由一般生产过程决定的;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着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 2、学习管理两重性的意义:

(1)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有利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管理维护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4)有利于结合国情随机制宜地学习、运用及探索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3、管理的职能:由于管理的性质是两重的,因而也就决定了管理具有两大基本职能,一是管理的一般职能,即合理组织生产力;二是管理的特殊职能,即维护和完善现存的生产关系。而这两种只能在管理活动中往往是不能分割的,它们总是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五大职能。也是管理者应该承担的职能。

第二章:

管理理论进程:

古典观点——行为——每个理论包括什么,包括的代表人物

第三章:

1、计划:广义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狭义是指制订计划,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权衡客观需要和主管可能性,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 2、预测:对实务发展的未来趋势作出的估计

3、决策: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即从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过程

4、*计划、预测、决策的关系:(书上没有)

5、影响决策的因素: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参与与咨询,组织调整,个人因素,群体因素

6、计划工作的原理: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1)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

内涵: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对达到目标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够邮政对性的有效的拟定各种行动方案。

(2)许诺内涵: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

要求:制订计划首先有计划期限,其次必须合理的确定计划期限

(3)灵活性: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对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4)改变航道: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 第四章

1、组织结构:是现代管理中管理主体的组成形式,是现代管理活动中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的组织保证

2、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的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 3、设计组织结构的原则:任务目标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管理幅度原则、权责一致原则、精干高效原则、分工协作原则

4、组织结构变革发展(这个他没写清楚具体让背哪个)

(1) 动因:适应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文化、法律、竞争等变化;内部环境变化,如组织内部成员价值观变化,即成员工作态度、发展期望、足世界观、权力系统及组织目标和战略等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1、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有哪些?1.上下级双方的素质与能力2.计划的完善程度3.面临变化的激烈程度4.授权的情况5.沟通的手段和方法6.面对问题的种类7.个别接触的必要程度8.其他因素2、部门划分的原则有哪些?1.力求维持最少2.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3.确保目标的实现4.各职能部门的指派应达到平衡,避免忙闲不均,工作量分摊不匀5.检查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yls30oefi4vbt01g9r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