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程标准的改革是一种新的课程价值观的反映,新的价值取向在课程目标上即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在这种形势下,学科教学正由过度注重“双基”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水平转变、强调认知、情感、态度的整合,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被认为是人格形成的过程。学科学习态度的养成,情感的熏陶,理解过程的优化,水平尤其是心理水平的培养,人格的健全等其实就是心里教育的内容。所以,本文从中选择一个小小的题目加以阐述,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数学,意味着掌握一种用现代科学语言构建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掌握一种理性思维模式和数学技能;获得数学水平,形成数学意识或数学习惯,即数学观点;养成数学品质,向所有的这个切,都称之为数学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他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理解。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解决。
(二)让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准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的反映一个人思维过程,正是展示了思维水平的发展水平。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观点。
(三)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翻翻当前的报纸、彩票、股票赫然在目,不过数学课堂对此不屑一顾。电视上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数学课堂上只字不提。在此情况下,“中国学生几乎失去了应用水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当前数学和生活现实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才是激发儿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教育者应积极去创造生活情境,使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通过活动去理解相关仅仅,而不是和实际脱节只有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 数学素养还包括获得数学水平,养成数学品质等。而数学素养的培养归根结底要靠每一位数学教师。只有每一位教师能够把自己看作是与其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看成拥有现代教育观点,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不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成问题,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也不成问题。这样,课改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也不再是一句动听的口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