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地层剖面
为了对测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剖面进行实际测量。
(一) 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
1.确定剖面起、止点, 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
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
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 如下图:
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
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
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 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
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 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 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3.寻找化石
应逐层依次寻找化石,将找到的化石顺序编号,并在化石发现地点用油漆做上标记。
·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作如下分工(见下表):
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
1. 前、后测手的任务
①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导线点的选择原则是:导线点应选择在地形明显起伏或剖面方向转折处以及剖面的起点和终点。导线点号的编码,由剖面起点至终点依次为0、1、2、3、……。
②丈量导线距(斜坡距)
③测量导线方向:导线方向指的是导线起点至导线终点的方向。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结果若相差太大,应重测;若相差不大,则取两者的平均值。
④测量坡角:沿导线方向上坡记为正角,下坡记为负角。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结果若相差太大,应重测;若相差不大,则取两者的平均值。
⑤后测手负责将导线号、导线距、导线方向和坡角等测量结果及时报给表格记录员。导线号用0-1、1—2、……表示。导线1—2指的是导线点1和2之间的导线,其中1指的是该导线的起点,2指的是该导线的终点。
2.表格记录员的主要任务
详细填写实测剖面记录表(实测剖面记录表格式见下一张幻灯)。实测剖面记录表是最重要的原始资料,记录一定要准确、齐全。每一导线测量完毕后,表格记录员要全面检查该导线中的实测地层内容是否全部完成,若有缺项,应及时补测。只有当表格记录员经过检查,确认该导线中的实测地层内容已经全部完成,才能撤掉该导线进入下一导线的测量。
3.记录本记录员的任务
①详细描述每一分层的岩性、所含化石、地层产状及其接触关系,对标本进行登记。 岩性描述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成分(矿物成分及结构组分)、岩石的组合规律(可分为:夹层型、互层型或韵律型)。
化石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化石种类(野外定名)、保存程度、富集程度、围岩种类及特征。
标本登记:标本号、标本名称及其标本采集点位置(用标本采集点的皮尺读数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标本用不同符号进行编号,B代表岩性标本,b代表标本,H代表化石标本(详见《夹沟、桃山集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P.41)。同类标本按采集顺序依次编码,如:B001、B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