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作文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什么是陌生化
“陌生化”原本是西方的一个著名的文艺美学理论。在西方美学家的表述中,“陌生化”表现为“惊奇”、“不平常”、“奇异”、“惊奇感”等,通过“陌生化”手法,将平常熟悉的事物变得“不寻常”,变得“奇异”,使“风格不至于流于平凡与平淡”,使人感到“惊奇”,得以超越日常的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产生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感冲击,产生出乎意外的新颖美感。
在艺术创作中,通过变形与破坏,通过差异与独特,变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即以一种新颖的、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识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们对作品的感受从麻木不仁和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新发现和新感觉。
在作文中,以“陌生化”理论为指导,采用“陌生化”手段,不失为一条达到创新目的的有效途径,那就是避开人们习见的常人、常事、常情、常理,从而达到超常的境界,以求得作文的高质量。
二、陌生化理论在作文中的运用
1.别具肺肠:主题的陌生化
作文主题的陌生化,主要是指在审题立意时敢于打破常规,在作文,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发表自己新颖的见解,抒写自己超常的认识,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或由表及里,开掘深意或由此及彼,拓展视域;或逆向思维,反中求正;或推陈出新,不落窠臼;或回避老路,另辟蹊径。一句话,就
是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力求做到:同中求异以出类拔萃,平中见奇以点石成金,小中寓大以窥斑知豹,旧中翻新以出奇制胜,从而给人以认识的“惊奇”或灵魂的“震撼”。
例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是“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面对这个话题,一般的人想到的就是“不能因感情的亲疏而影响了对事物的认知”,事实上大多数考生确实选定了这个主题。湖北某考生的《感时花溅泪》却别具肺肠,在立意上打破了一般人的思维模式,以文学作品中“景随情迁”的现象为依据,道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感情亲,则对事物爱好,感情疏,则对事物厌倦”。可谓以小见大,立意新颖。
2.别开蹊径:题材的陌生化
作文题材的陌生化,就是指在作文中不选用那些老生常谈、味同嚼蜡的材料,而选用那些新颖独特的材料。一方面,陌生的题材可能蕴涵着陌生的内涵,可以让我们创生出新的主题;一方面,就算是一个古老的或者常见的主题,如果能用陌生的题材来承载,也一定能给人新的感受或新的理解。在作文中,我们常常要面对同样的话题或题目、同样的写作要求,而在内容上一时又创造不出什么新的思想来,怎么办?选用陌生的题材。什么样的材料才是陌生的呢?一般地说,陌生的材料包括以下三个类别:一是新近产生的有意义的材料;二是虽非新近产生,但不为大家所熟知的材料;三是虽为陈旧但能翻造出新意的材料。
例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是“位置和价值”,吉林某考生的《“十”的五天经历》应试,全文主题十分明确,那就是:不论处于怎样的
位置,只有努力进行心田耕耘的人,其生命的绿树,才能绽放出价值的红花。客观地说,这个主题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无非就是“只有辛勤耕耘,才能体现价值”之类观点的翻版。但本文在表达这个主题的时候,选用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个汉字符号,并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像将这几个汉字符号作了拟人化处理,使熟悉的材料陌生化,从而构成陌生化的材料以承载主题。读完全文,我们不能不为作者驾驭材料的能力而“惊奇”。
必须承认,没有平日学习、生活中的有意积淀,就很难有作文的灵光闪现。创新的种子只有在平时播洒,方能在要用时按我们的期待发芽。
3.别具匠心:构思的陌生化
作文构思的陌生化,主要是指打破常见的思维模式,反映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如记叙文的结构安排,相对“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思维模式而言,“高潮—发生——发展——结局”或“结局——发生——发展——高潮”的模式是让人觉得陌生的;相对这种链条式的模式而言,辐射式的模式是让人觉得陌生的。又如记叙文的线索设置,相对单条线索而言,双条线索(如鲁迅药》的线索是新颖独特的。一句话,就是构思与众不同,给人以“奇特”感。
人们在实现构思的陌生化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片段组合,言此意彼,纵连横比,寄寓想象,思维聚散,一字立骨,小中见大,彩线穿珠,欲擒故纵,先抑后扬,烘云托月,一步一景,托物言志,托体反讽。
例如,2004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是“家庭教育”,湖南某考生写作《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以细腻的笔调,叙述了父母一步步引导“我”成长的
教育历程,展示了父母那无私的博大的爱的心灵,以及宽厚大度的爱的胸怀。这样的家庭教育不呆板,不枯燥,大气而有灵气,是孕育智慧心灵的最佳土壤。让人啧啧称奇的是,文章构思的巧妙以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精妙诗句作为引导文章各自然段的引子,并且这些诗句又大体诠释了各段落的意思,让人感到从未有过的“陌生”。古人的诗句与作者的表意相得益彰,形成文章的一大景观,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果没有这陌生化的构思,那么这篇文章的“创新”特色就会大打折扣。
4.别开生面:语言的陌生化
作文语言的陌生化,主要是指描写一个事物时,不用指称、识别的方法,而用一种非指称、非识别的仿佛是第一次见到这事物而不得不进行描写的方法。简单地说,语言的陌生化,就是要使语言具有新鲜感。当然,这种新鲜,应该以真实为前提以源自内心的独特感受为依托。
实现语言陌生化的方法多种多样,下列方法不妨一试:精心锤炼词语——使语言精炼起来,灵活运用句式——使语言灵动起来,恰当使用修辞——使语言生动起来,巧妙引用名言——使语言精当起来,继承语言传统——使语言典雅起来,增强文化底蕴——使语言厚重起来,贴近民间生活——使语言鲜活来。
例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诚信”、江苏某考生写作《赤免之死》在全国引起轰动,在大多数高考作文以大家熟识的现代白话为语言式的语言环中该文的语言无疑是陌生的。
总体来讲,《赤兔之死》的语言,属典型的古白话,文言色彩较浓,缭绕于字里行间的是声情之美和用字遣词的精妙,高度浓缩雅洁的古白话整错、
明白畅晓,文采飞扬。文中间以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古白话呈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和神奇的韵味,似乎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式的语言文字,如果用现代大白话来表达,尽管句意可能不变,但原有的精和韵球就然无存了。 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绍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