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中国传统文化与“文人四艺”
摘要:“文人四艺”,又可称之为“秀才四艺”,指的是弹琴、弈棋、书法、绘
画这四门艺术,是中国文人骚客借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可以体现出个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志趣。因而这“四艺”在历朝历代备受推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人、风雅之士必备的技能。而在这“四艺”上有着突出成就的人,也往往备受尊崇,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四艺”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更是传统文化的基石,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让我们从正文中来走进这“文人四艺”,领略其中的韵味与哲理,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字: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传统艺术中国文化
众所周知,琴棋书画这“四艺”,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一直影响深远的儒家对它的推崇备至密切相关。琴棋书画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大致可以确定,“四艺”的奠基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最迟不晚于秦末汉初。唐代的张彦远在他所编的《法书要录》卷三中记载:“辩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一般都认为这是最早将“琴棋书画”并称的记录。当然,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琴棋书画”这一概念的原创者是初唐何延之在他的《兰亭记》一文中提出,后来才被张彦远录入《法书要录》中,本文就不再深究。而“四艺”这一概念,据考证,最早的书面记载是明末清初的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一书。琴的深邃,棋的奥妙,书的神韵,画的意境,以“四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早就融入了中国文人骚客的风骨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分别走进“琴棋书画”的世界,来初窥传统文化的美丽。
一. 琴
“琴”在古代,一般多专指弹“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别称玉琴、瑶琴、七弦琴等。古琴的出现较早,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最迟不晚于尧舜之时,到西周、春秋之时,已经极为盛行。古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等传说,但是都已难考证。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制度密不可分。早在先秦之时,古琴就一方面用于祭祀、典礼、宴会等正音雅乐,另一方面则盛行于文人雅士,乃至市井俗事之中。这一点我们从成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中,便可稍知一二。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古琴的清幽平淡的音乐品格之中,寄托着中国文人骨子里的那份超然与恣意。“神闲气静,雪其躁气,释其竞心”、“心骨俱冷,体气欲仙”,从这些文字之中,我们不难看出那些文人逸士对琴艺的体悟之深、要求之高。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中,琴艺、琴谱、琴论、琴制、琴家和相关的文献资料,构成了“琴文化”,这一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体系,并在中国及周边国家广为传播,影响深远。
在那柔和恬淡、音韵绵长且幽婉清雅的琴音背后,沉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孔子困于陈蔡之时的镇定自若的一曲《幽兰操》,伯牙、子期在山野中知音相逢之时的
一曲《高山流水》,司马相如情挑文君的一曲《凤求凰》、嵇康在刑场上凌然傲骨弹奏的绝响《广陵散》??淡雅空灵的古琴声见证了中国千年的历史。古琴之声,既与儒家推崇的中和含蓄、淡雅节制相符,可以起到伦理教化之用;又与道家倡导的自然清净、无为和谐相合,正所谓“大音希声”。古琴本为五弦,分属土金木火水五行,对应宫商角徵羽五声,符合儒家的伦理观,又于中国古代哲学观念相契合。后传文王加了第六弦,为文声,柔以应刚;武王加了第七弦,为武声,刚以应柔。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二. 棋
“四艺”之中的“棋”指的是弈棋,即下围棋,所以此处暂不谈象棋。围棋大约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传说尧发明围棋,用以教化其子丹朱,陶冶其性情。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教化品行、陶冶性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围棋在春秋战国之时,便已广为流传。成语“举棋不定”便是出自《左传》。而中国史籍之中记载的最早的一位棋手,便是战国时期的弈秋。南北朝时,弈风盛行,初创了传统的棋品制度,即“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今不复云。”唐宋时期,中华文化达到鼎盛,围棋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弈风大盛,并逐渐走出国门。而明清两代,棋艺更是达到了一个顶点。关于围棋的棋谱与理论高度发展,棋坛上更是出现了一批国手,比如并称为“四大家”的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四人,以及被后来“执黑无敌”的吴清源大师推崇为“十三段”的名家黄龙士。但可惜近现代中国围棋在国际棋坛上逐渐式微,近年才有所复兴。
黑白两色的棋盘之上,体现出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哲学观点和儒道思想。围棋棋盘一尺二寸,代表十二个月;纵横各十九条线构成三百六十一个子位,符合旧历一年的天数;圆形的棋子与方形的棋盘,又暗合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黑白二色,象征日月,又代表宇宙中的阴阳二气。而这一切,又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之说”契合,符合宇宙运转的规律。围棋完美的体现出道家“道法自然”的理念。围棋还体现了平等与全局的思想:黑白棋子无地位、价值、身份之差,全盘需要计算好自家的“气”与“地”,需要具有全局观念,不能局限于眼前。同时,围棋还体现出中国人传统的辩证思想,要讲究“刚柔并济”、“法无定法”,正确处理好各种联系与矛盾,表现出了东方人的思维方式。
“对面不相见,用心如用兵。算人常欲杀,愿己自贪生。得识侵吞远,乘危打劫赢。有时逢敌首,当局到深更。”
三. 书
“四艺”之中的“书”,指的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中国书法的历史十分悠久,从殷商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演变为小纂、隶书,再发展为至今依旧沿用的楷书、行书、草书,书法在中国历史上盛行了千年之久,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钟爱。
中国有一句古话:“书如其人”,书论之中都认为书法与道德相关,提出“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因而古人都极为重视练习书法,它不但是古时文人们的必修课,还一度成为科举考试的项目。在中国历史上也不乏著名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字体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而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的欧阳询,法度严谨,笔力险峻,自成“欧体”;至于怀素的狂草,用笔圆劲有力,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至高境界,讲求贵和尚中,含蓄和谐,兼容并包。而在书法之中,追求的也正是和谐之美、物我合一。可以说,古代文人练习书法的过程,也正是他们陶冶性情,追寻理想境界的一个渠道。古人欲书之时,先要排除杂念,全神贯注,直至入境专一。然后,意在笔先,悬腕握笔,气运相合,通过点线、顾盼、牵连等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故而一篇帖写完,气脉贯通,神清气爽。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道法自然”一说,提出人应当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兼容并收。而一篇帖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书写者的状态,还与书写之时的环境相契合。王羲之观白鹅戏水之神韵得悟笔法,张旭观公孙舞剑之乱影而明草书,黄庭坚观荡浆水波而知笔势。在传统文人的心中,书法一道,正是凝神静气,空灵虚静,追寻自我与天地合一的正途。君不见,名帖中笔画的映带之势,顾盼之姿,在注重个体存在时,兼顾补充它用,正是“书和之美”,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书法,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文人墨客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一个工具,更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追求,对于自然与和谐的向往。
“今闻东楚人,结网为书圃。池墨泼飞云,紫毫挥广宇。风流与我逢,狂草竞龙舞。一舞醉三回,消愁极千古。”
四. 画
“文人四艺”之画,指的自然是国画,也就是中国画。中国画又叫“丹青”,是指用毛笔蘸水墨,使用国画颜料和墨汁,在宣纸或是绢上进行绘画,色调单纯明快,画风写意抽象。中国画分为工笔画与写意画两大类,画家在画卷之中往往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社会以及哲学、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中国画的题材分为三类,以山水最佳,花鸟次之,人物居末。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中提出“画分三科”:山水画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花鸟画表现自然中的生灵与万象,希望人类与之和谐共处;人物画则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希望实现和谐与安康。国画讲求文人全面的文化素养,从题材中就可看出,古人所追求的正是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淡泊宁静的隐逸生活,纯正敦厚君子之风与清高坚贞的人格。
国画中的工笔画,笔法细致,重线条之美,栩栩如生,往往用来描绘市井民生或是人物典礼。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正是其中的佳作。相较而言,古代文人更为推崇与喜爱的,则是写意画。写意画不重视写实,心灵感受,笔随意走,更重意象。正如山水画大家,以“通意”为主,不以“肖形”为佳,淡淡几笔,留白之处,神韵自显。如被尊为“山水画之祖”的王维,擅长画景,画风清新明朗、淡雅脱俗。苏东坡曾赞扬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体现出了中国写意画的精妙。
中国画注重气韵和笔情墨趣,意境隽永。古人曾提出画格有四,逸格、神格、
妙格、能格。又继而指出“盖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中国画以大观小、小中见大,体现了中华传统的哲学观和审美观。古代文人在画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现出各自的审美情趣与社会意识,追求的也正是“天人合一”,希望物与我合而为一。古人认为,画不仅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还有着“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意义。因而,中国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深的文人墨客的喜爱。
“意阑信步过枫栏,一挂霞纱半面山。彩练舞发诗兴漾,洞萧奏引百禽弹。柳丝扑水抚香浪,新浪摇波动玉帆。榭畔清歌催丽影,挥毫泼墨画江烟。”
“文人四艺”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与组成部分,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又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追求。“四艺”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所钟爱的技艺,他们借“四艺”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与社会理想。希望我们在当今时代仍然可以继承与发扬“四艺”,让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书目:
《历史上首创“琴棋书画”概念的是谁?》——闫奎平
《琴棋书画——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四朵奇葩》——陈辉 施一南《艺术教育》2011年06期
《琴棋书画,人生佳趣》——图书馆杂志2007年04期 《围棋与中国传统文化》——何云波 《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何云波 《琴棋书画》——秦晋川 百度百科 维基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