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员专用请勿外泄2024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一、判断题1.【答案】×。解析: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个方面。2.【答案】×。解析: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出淤泥而不染”体现的是人的发展存在主观能动性,但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答案】√。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这是学生质的规定性。4.【答案】√。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又包括: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6.【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7.【答案】√。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在学生自我发展中,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他又是发展的主体。8.【答案】×。解析: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9.【答案】√。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10.【答案】√。解析:影响学习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11.【答案】×。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的关键是对各种官能的训练而不是训练的内容。12.【答案】√。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这些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13.【答案】×。解析: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其言行主要体现在《论语》中。14.【答案】×。解析: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的含义。同时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水平。性格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它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因此答案错误。15.【答案】×。解析: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使个人的观念或行为趋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从众。16.【答案】√。解析:适度压力是维护和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可以使个体提高警觉、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积极进取、工作效率因此提高。17.【答案】×。解析: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映像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18.【答案】√。解析: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从本质上来说是积极、肯定的师生人际关系。19.【答案】×。解析: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20.【答案】√。解析: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1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二、单项选择题请勿外泄21.【答案】B。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作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2.【答案】A。解析: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这种理论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苏联的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2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的定义。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正确和灵活运用教学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4.【答案】B。解析:题干出自《学记》,意思是古代的君王,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方面,总会将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按照国家建设的要求培养公民,属于社会本位论思想。25.【答案】B。解析:此句出自于《论语》,属于孔子的思想,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26.【答案】C。解析:直观性原则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题干中老师使用实物是实物直观。27.【答案】D。解析: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28.【答案】A。解析: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自然性、有详实的观察记录和能动性的特点。29.【答案】A。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8年修订版)中指出,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30.【答案】B。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31.【答案】C。解析:聊天、座谈、听课、参观、看课例录像、网站论坛、课题协作、问题讨论等活动都属于同伴交流与合作。32.【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33.【答案】B。解析: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题干描述先吃香蕉后吃葡萄有先后对比,所以是感觉对比的继时对比。34.【答案】C。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题干中老师的奖励是外部诱因,所以是外部动机。35.【答案】C。解析:后习俗水平主要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三、多项选择题36.【答案】ACDE。解析:三维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37.【答案】BD。解析: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是按照时间和目的的不同来进行的分类。38.【答案】BCDE。解析:教师劳动的对象具有复杂性。学生在性别、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包括性格、个性方面的特点都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周期长、见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2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效慢,教师的教育影响不能马上就显露出来。教师劳动的效果只能在学生未来发展的成就上体现出来,教育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参加独立的社会实践后才能得到检验,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创造性地设计教育方法,对不同学生要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改造,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体系,准确、通俗地教给学生。同时教师的劳动也具有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的特点。39.【答案】ABCD。解析:通过班集体的教育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有利于学生不良行为的改正。40.【答案】AB。解析:教师劳动的专业性体现在: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C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滞后性;D体现了教师劳动的连续性;E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41.【答案】ABD。解析:多动症的表现:(1)活动过多;(2)注意力不集中;(3)冲动行为,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4)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42.【答案】ABCD。解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方法有: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育;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和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3.【答案】AD。解析:幻想包括理想和空想。理想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空想是与客观事实相违背的消极幻想。学生将来想成为科学家属于理想;庄周梦蝶属于无意想象;夜晚注视星空的星星久了,觉得星星在动属于自主运动;守株待兔属于空想,学生听老师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想象当时残酷的情境属于再造想象。故选AD。44.【答案】BCD。解析: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45.【答案】ABCDE。解析: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心向与定势等。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四、简答题46.【参考答案】(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47.【参考答案】(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转折期(3)小学儿童思维的不平衡性五、辨析题48.【参考答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因此,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而非短暂的。49.【参考答案】这句话是错误的。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两种学习材料相似程度高,可能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可能因为相似而相互混淆,起到阻碍作用,所以不一定是正迁移,也有可能是负迁移。50.【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即主张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3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主张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评价的指向不应该只是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而且更应该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而目标评价模式只关注预期结果。51.【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而且还要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六、论述题52.【参考答案】第一阶段(3-7岁),友谊关系还很不稳定。朋友只是一个玩伴,友谊就是一起玩,在这个时期,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互相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儿童对友谊的相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第四阶段(9-l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发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友谊是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朋友之间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他们开始从品质方面来描述朋友,例如,“她理解人,她很忠诚”,并认为自己与朋友的共同兴趣也是友谊的基础。儿童的友谊关系开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阶段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儿童对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加强,择友更加严格,所建立的友谊关系能持续较长时间。53.【参考答案】(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①尽量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②充分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上轻松地集中注意听讲。(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①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②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③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4)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①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的分散作斗争的能力。②要培养学生稳定而且广阔的兴趣。③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④要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七、案例分析题54.【参考答案】(1)案例中的体育老师运用了谈话法和演示法。(此题还体现讲授法和练习法,答对其中两个即可。)(2)体育老师运用了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运用谈话法,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是谈话法的前提。材料中体育老师在进行立定跳远授课时,没有直接给学生示范立定跳远动作,而是采用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哪些动物喜欢跳来跳去,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充分体现了该老师运用了启发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体育老师运用了演示法。演示法指的是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演示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4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请勿外泄性地运用演示手段;控制演示时间,难度不宜太大;演示内容要贴近生活。材料中老师在授课中给学生做了动作示范,让学生对动作要领进一步有了直观感知,体现了演示法的运用。55.【参考答案】上述案例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启示为:第一,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合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案例中“游人们自然而然踩出小路”,“游人们”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会带来积极的效果;第二,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相互促进,两者共同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教学也许是有秩序的教学,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教学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案例中格罗培斯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先不设置路径”即先不完全预设,充分运用了生成的教学,让“游人们自然而然踩出小路”,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八、教学活动设计56.【参考答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感受友情的珍贵三、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读熟诗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地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解题: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三)预习检查: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五)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5报名专线:400-6300-999学员专用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请勿外泄(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六)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择最佳表演小组。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八)作业练习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九、教学情况分析及论述57.【参考答案】案例1中的教师将背诵被简化为简单的机械诵读,死记硬背,成了让学生生厌头痛的痛苦折磨。而案例2中的老师注意方法的引领,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积累,精当运用。总体来说,案例2的教学行为更有助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得到落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教学目标的有效:有效的课堂须具备准确的教学目标,教师须准确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三维目标应达成的度,对教学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二是教学过程的有效:①恰到好处的环节设计;②激发学生的兴趣;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④科学有效的训练安排;⑤把握教学的最佳契机。三是教学方法的有效:①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方法;③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④促使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⑤准确记忆所学知识的方法。四是学生参与的有效:①看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何;②在学生活动中的思维训练是否具有深刻性;③学生活动形式的有效性;④从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否具有多样性上看有效。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6报名专线:400-6300-999

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学员专用请勿外泄2024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教育基础知识(小学)一、判断题1.【答案】×。解析: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个方面。2.【答案】×。解析: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出淤泥而不染”体现的是人的发展存在主观能动性,但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y9088nmcv3pebe0io3703gjy5zcvb00lt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