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结构方式。 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学写排比句。 4.积累有四样相关联的事物组成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学写排比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板书: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赵州桥》课文片段,互相交流。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独立阅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看有什么发现。
(2)互相交流: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赵州桥非常雄伟。”
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
(3)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板书: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4)背诵积累。
2.课件出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片段,互相交流。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独立阅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看能发现什么。
(2)互相交流: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走在街上的,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都是围绕“热闹”展开的具体描写。)
(3)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 教师小结:
(1)在以后阅读中注意这种写法,理清文章结构。
(2)在以后写作中善于运用这种写法。要先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再想想可以从哪几方面来说明这个意思,然后想想怎样有条理的把这几方面说具体,想想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2.学生互相交流,识记招牌上的文字,并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招牌。
3.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天天在生活中去识字,都能成为识字小主人。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挥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去认识生活中更多的汉字。
4.独立或互相交流,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课本“识字加油站”部分招牌上的汉字。(板书:在生活中识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 (1)课件出示。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学生独立阅读试着分析这段话的写作顺序。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按照造纸的流程进行介绍)。(板书:按顺序写过程)
(4)课件出示: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学生注意加点..的字词,阅读体会。)
2.学写排比句。 (1)课件出示: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2)学生独立阅读试着分析这段话的特点。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