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专业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作用及改革探讨
作者:张瑞 裴扬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2期
张 瑞 裴 扬
[摘 要]航空航天专业院校培养的学生除了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外,还要求其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该专业艺术教育存在的形式单一、实践环节少、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本文从培养方案与教材体系修订、教育与评价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交互融合、多元艺术形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改革措施。
[关键词]航空航天 艺术教育 教育改革 学科融合
航空与航天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领域,其重要战略意义不仅表现在对于国防、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对国家工业体系也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航空航天专业除了具有工科专业一般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地方,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由于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精、尖等特点,在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除了要求学生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外,还要求其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该专业的特殊性,进行艺术渗透与教育模式转变,是航空航天专业院校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此加以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思路与对策。
航空航天专业院校艺术教育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艺术素质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丰富视野与思维,从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航空航天人才培养的需要。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不仅在导弹及火箭等尖端领域作出了巨大成就,而且在音乐、摄影、绘画等方面也颇有造诣,他认为[1]:正是音乐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是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避免死心眼儿、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可见,人文素养与科学研究不是截然分开的,丰富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情操、培养乐观精神和毅力的重要手段。
艺术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航空航天专业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其专业设计中的创造力。在航空飞行器设计领域,流行着法国著名战斗机设计师达索讲过的设计理念——漂亮的飞机就是好飞机,这就要求飞机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例如,战斗机越来越朝着流线型方向发展,以提高飞机的升力、降低飞机的阻力,实现优越的性能和良好的经济性。在航天飞行器设计领域,也有类似的审美要求。例如,在我国“天宫一号”的载人航天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舱内的人机、内饰、功能、形态、色彩、界面、视觉等要求,设计质量要求较高,设计人员要善于站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处整合各类资源,必须从工学、美学和商学的理论与方法出发,通过集成创新来满足各项设计要求。
艺术素质教育有利于激发创新性思维、启迪智慧,丰富航空航天专业学生的想象力。艺术的想象力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音乐作品通过乐谱的记录、音乐家的诠释和听众的想象力与理解,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航空航天专业学生通过音乐素质教育,会在听觉、视觉、思维等方面形成时空转化,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艺术方面的发展往往也会激发学生对工科专业的兴趣与洞察力。例如,达·芬奇是一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不仅是艺术家、雕塑家,
也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和内科医生。他对航空领域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基本的风洞原理,即将一个静止的飞行器放在风洞里并进行吹风,此时飞行器所受到的气动力与相同速度下飞行在空气里的飞行器所受到的气动力是一样的,这个原理奠定了现代风洞试验的基础。
我国主要的航空航天院校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艺术素养课程。但总体来看,航空航天院校在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教育模式方面仍存在缺陷,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艺术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以某航空航天专业为主的大学为例,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艺术素养课程属于综合素养课范畴,而综合素养课包含《学术素养概论》《体育》《求职有道》《第二外国语》《艺术素养》等几门课程,其中,《学术素养》为必选课,其他课程不做要求。大多数学生往往由于专业课压力,加之课程种类单一,一般不会选择《艺术素养》课程,这样的培养方案基本使素质教育形同虚设,更谈不上科学性。第二,师资力量不足,授课内容覆盖性较差。目前,航空航天专业院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往往会导致所开的艺术素质教育课程是根据教师的能力选择性讲授熟悉的内容,或者以概述性质或普及性质为主进行授课,实践环节少。第三,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未结合航空航天专业的特征展开,成效不显著[2]。实际上,航空航天领域不乏将艺术与科学进行完美结合的大师级人物,前面提到的钱学森、达·芬奇就是很好的代表。此外,航空航天科学与艺术在团队合作、组织能力、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相互借鉴,这也就需要我们深刻挖掘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航空航天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质量。
航空航天专业院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对策与改革措施
增设与航空航天专业相关性强的艺术选修课,并对培养方案、教材体系进行修订,解决艺术素养教育流于形式、覆盖性差、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培养方案中,推行艺术素质教育学分制,除了必要的学术素养外,学生至少选择一门艺术素养课。在教材体系建设方面,应注重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原则,还应体现航空航天院校的特色,体现当代性、前沿性、探索性,避免过于专业化、过于严肃,流行成份也应占一定的比例。
进行教育与评价模式改革,打破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建立适合航空航天专业的教育模式,并在评价体系上进行完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增设实践环节,内容不局限于艺术实践本身,应鼓励学生与自己的专业结合、与自己的兴趣结合,进行综合实践。在评价体系上,立足以学生为根本的原则,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路径。除了传统的百分制理论考核外,可采用大作业、艺术实践、专业探索、小论文、小科研、小制作等多种模式,使改革后的体系更有助于航空航天专业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
加强艺术师资队伍建设,采用自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模式,不仅在数量上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而且应根据各学校航空航天的特色,提高教师质量。艺术与工程不是完全割裂的,两者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互补的关系。因此,对教师进行航空航天专业渗透,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进修和培训,使其在一定的背景下设计课程、选择针对性强的艺术科目进行教授,提高学术与工程的素养,以便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增设教改项目,并纳入教师考核体系,鼓励教师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大胆改革、大胆创新,调动教师的创造力。
基于艺术与航空航天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探索类比教学法,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将艺术领域中的想象方法、发散思维、团队合作、国际合作等应用到教学中,使航空航天的学生不仅接受艺术本身,而且还能将艺术学科成熟的方法论、思维方法运用到航空航天工程科学,完善个人素质,培养想象与创新思维。例如,学生经过艺术的熏陶,在进行飞机座舱设计时,就可以充分考虑色彩、线条、空间等因素,从艺术美学角度和人体舒适性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从学校或学院层次上支持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形成多元艺术素质教育的校园、网络和社会氛围。大学是一个人精神成人的关键时期,应为学生们优化的知识结构、健全人格的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创造环境。通过艺术名人讲坛、定期举行艺术沙龙、合唱比赛、舞蹈比赛、艺术制作等活动,同时,深刻挖掘航空航天历史文化底蕴,为艺术与航空航天的交互融合与发展提供土壤。
结 语
航空航天对于国防、国民经济、国家工业体系有重要的影响,艺术素质教育应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的艺术教育存在形式单一、实践环节少、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然后从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航空航天人才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基于培养方案与教材体系修订、教育与评价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交互融合、多元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对策与措施。通过把航空航天专业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为学生不为外界的虚华与浮躁所惑,在工作中发挥“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和献身国防事业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钱静峰、宣璇、车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职业发展启示》,《一线探索》2014年第7期,第37-40页。
[2]夏燕:《浅论工科院校的音乐教育与文艺活动》,《设计艺术研究》2012年第5期,第97-101页。
作者单位:张 瑞 西安文理学院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陕西西安;裴 扬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