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体会
作者:王俊鹏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07期
为了迎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在20世纪90年代就诞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系统与计算机的结合,把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思想与多媒体技术以及人—机交互统筹考虑,通过校园网将教室、实验室等连在一起,将教学信息开放化,使教师和学生在网上进行教学和交流,从而使教育形式不再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的一种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浏览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成新的观点,增加了课堂容量,以异步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的4个要素的地位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而媒体则是一种认知的工具,这种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点。
笔者在教学中曾多次尝试,由起初多媒体课堂的新奇到后来信息技术整合课的愉悦,笔者认为网络教学带给教育者的力量是不竭的。 1 网络教学让学生兴趣盎然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同一教材,却有不同的思考,所以鲜红的素材要靠师生共同利用,共同收集,更要靠自己去挖掘,去嫁接,去整合。利用信息课堂去整合,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下的语文课产生好奇。其次,直观的声音、动画等效果吸引着他们,激发了求知欲。这也很自然就促使他们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来。
如执教《三峡》一课,优美生动的三峡画面,学生一下子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在课堂上跃跃欲试,文言文不再古板,对未来的遐想也接踵而来。再者,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他们不再是间接地接受知识,而是自己去搜索,主动去探寻,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凭借网络做出详细透彻的了解,并能相互交流,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执教《故乡》《音乐巨人贝多芬》《桥之美》等课时,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信息收集。上课时,丰富的信息、大量的图片让笔者都为之震撼了。有人查找了鲁迅故乡绍兴的很多资料:过去的绍兴、现在的绍兴、发展的绍兴。这当然也便于课文的理解。至于“贝多芬”的资料就更是丰之又丰,“桥”的图片美不胜收。这样的训练,也让学生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能技巧。如今,有许多学生能将教师布置的作业在网上查找,然后整理相应答案。个别学生还向笔者的邮箱发送信件、作文,甚至讨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