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20高考地理仿真押题天天练(十二)
一、选择题
(2019·广东省汕头市二模)我国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带,蕴藏着丰富的晚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的地质信息。下图为距今2.3~1万年期间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示意图,其中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一种土壤。读下图完成1~3题。
1.根据材料推测距今1.9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可能是( ) A.气候湿热,出现雨林 C.气候暖湿,湿地增加
B.气候干热,沙漠扩张 D.气候干冷,出现针叶林
2.沉积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沉积物厚度。根据材料分析,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平均沉积速率最大的时期为( )
A.距今2.34~1.93万年 C.距今1.9~1.45万年
B.距今1.93~1.9万年 D.距今1.45~1.0万年
3.地层剖面示意图中甲时期的大气环流特点是( ) A.西北季风影响增强 C.东南信风影响增强
B.东南季风影响增强 D.河陆风影响增强
解析:1.C 2.B 3.B 第1题,读图可知,距今1.9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地层为湖沼相,因此当时的自然环境可能是气候暖湿,湿地增加。纬度较高,不会出现雨林,故选C。第2题,根据四个选项给出的时间段,结合图中剖面深度、地质年龄等数据,观察比较分析可知,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平均沉积速率最大的时期为距今1.93~1.9万年。故选B。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层为河流相,说明该流域在甲时期河流发育相对较好。可推测,影响我国的东南季风在甲时期比较强盛,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河流相明显。故选B。
(2019·四川省成都市一诊)下图是我国1998年~2008年城镇人口增长折线图与住宅投资增长柱状图。据此完成4~5题。
- 1 -
4.图示期间我国( ) A.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C.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 D.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5.图示期间城镇发展,使我国( ) A.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减少 C.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均匀
B.步入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4.A 5.D 第4题,从图中信息看城镇住宅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一直为正,所以说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A对;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B错;图中看不出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C错;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D错。第5题,图示期间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属于城市化阶段。不能使我国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增加,A错;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仍然是城市化阶段,B错;城市数量增加,但并不代表分布均匀,C错;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D对。
(2019·广东省汕尾市质量检测)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成为影响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法国巴塞罗那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引起了巴塞罗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下图为巴塞罗那港城关系演变图。据此完成6~8题。
6.深水港口选建在旧港口南侧而非北侧,其理由最可能是旧港口南侧( ) A.经济腹地广 C.工业基础好
B.交通便利 D.港阔水深
7.流经图中南部的河流对港口造成的主要影响可能是( ) A.腐蚀港口建筑 C.泥沙淤积港口
B.抬升港口水位 D.加剧港口污染
- 2 -
8.港城建设由甲到乙的发展过程必然会带来( )
①环境污染加剧 ②城市内涝频发 ③基础设施完善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6.D 7.C 8.D 第6题,读图可知,注意图中的方向标,深水港口没建之前,港口北侧有铁路和河流分布,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工业也集中在北侧,工业基础好,故推断只有港阔水深是深水港口选建在旧港口南侧的主要原因。D正确。第7题,河流为淡水,对港口建筑腐蚀小,A错误;海港不需要河流来抬升港口水位,B错误;河流入海口水流速度减慢,易造成泥沙沉积,从而泥沙淤积港口,C正确;河流既可能带来污染,也可能加快水流速度减轻污染,且港口污染不是对港口的主要影响,D错误。第8题,环境污染和城市内涝是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但处理得当,不一定会出现,①②描述不符合题意;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加了机场和工业物流,也有旧港和旧城的改造,基础设施趋于完善,③正确;从图中对比可以看出,城市规模明显扩大,④正确。选D。
(2019·湖南省衡阳市模拟)我国某公司高管于2019年3月25日11:00赶到公司办公楼前,准备参加约1个小时的紧急会议。下图为此时公司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太阳光照状况。读图完成9~11题。
9.此时刻在该城市,下列地理现象最可信的是( ) A.一天中逆温层最厚 C.一天中日影最短
B.太阳位于东南天空 D.一天中气温最高
10.如图所示,为尽量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照射,最不理想的车位是( ) A.①车位 C.③车位
B.②车位 D.④车位
11.该市当天正午时刻,行走在街上的行人发现自己身高约为影长的1.7倍。关于该公司所在省(区)说法正确的是( )
A.省会(首府)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宗教 B.以灌溉农业为主 C.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地区 D.铁路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 3 -
解析:9.B 10.D 11.A 第9题,从影子可以看出,影子与正北方向夹角大约为45°,且朝向西北,而6时影子与正北方向夹角为90°左右,故可以判断此时为该地地方时9时左右,一天中逆温层最厚的时间为日出前后;故A错误。太阳方位与影子朝向相反,故太阳位于东南天空,B正确;一天中日影最短为正午,C错误;一天中气温最高为午后2时左右,D错误。故选B。第10题,此时太阳位于东南天空,且向西偏南运动,故办公楼西侧且靠南的车位最先晒到太阳,④车位最不理想,故选D。第11题,该地地方时9时左右,北京时间为11时,故该地经度为90°E左右。身高约为影长的1.7倍,通过正切公式可以算出,该地太阳高度角为60°左右,3月2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故该地纬度为30°N,故可以判断该地为西藏。省会(首府)拉萨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宗教,A正确;该地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B错误;西藏为人口平衡地区,C错误;公路是西藏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及周围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年降水量约16 mm,蒸发量高达3 000 mm,可用水资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6 ℃的纪录,6~8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8 ℃以上。中午沙面温度最高达82.3 ℃,因此这里自古有“火洲”之称。
材料三 吐鲁番地区民居院落空间层次丰富,包含露天室外空间(果园、屋顶、杂物院等)、过渡空间(门房、高架棚、棚盖、檐廊等)、室内空间(地上/半地下)3个层次。多样的空间成就了居民“移动式”居住方式。根据季节变化,住房有冬、夏之分。夏季用房开敞通透,东西窄,南北进深长;冬季用房较封闭,东西宽,南北进深短。
(1)根据材料一描述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在形态上的主要差异。 (2)依据材料说明吐鲁番盆地比哈密盆地水资源条件更优的原因。
(3)指出吐鲁番居民夏季在室内空间、过渡空间、室外空间停留的大致时段,并解释原因。 (4)分析吐鲁番夏季民居建筑特点形成的自然原因。
- 4 -
解析:第(1)题,主要从相对高度、面积、坡度等方面比较。第(2)题,解答本问需要了解该区域的可用水资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读图可知,吐鲁番盆地比哈密盆地更靠近天山山脉,汇水面积比较大,故水资源条件更好。第(3)题,该地区夏季昼夜温差大,且白天太阳辐射强,所以该地居民白天为了抵御酷热主要在室内空间(地上/半地下)和过渡空间活动,晚上气温较低,主要在散热效果显著的室外空间停留。第(4)题,由材料可知,吐鲁番夏季民居开敞通透,东西窄,南北进深长。该地区夏季炎热,房屋东西窄可以减少正午前后受热面积、南北狭长且开敞通透有利于通风散热。
答案:(1)吐鲁番盆地深(相对高度大),面积小;哈密盆地浅(相对高度小),面积大;吐鲁番盆地四周坡度大,哈密盆地四周坡度小。
(2)本区域气候干旱,可用水资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吐鲁番盆地北部和西部都有高大山地,哈密盆地只有北部地区有山地分布且海拔相对较低,所以吐鲁番盆地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比哈密盆地大,水资源条件比哈密盆地好。
(3)正午时分,在室内空间(地上/半地下),利用地冷作用抵御酷热;上午和傍晚停留在过渡空间,高架棚、檐廊等遮阳和开敞的通风条件使气温相对适宜;夜间在室外空间,气候干旱,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散热效果显著。
(4)吐鲁番气候干旱,夏季太阳辐射强,房屋东西窄,可减少正午前后受热面积;开敞通透的结构利于通风散热;房屋南北狭长,利于形成“狭管效应”通风散热。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流域的浮桥多,古代浮桥用木船、皮筏子等支撑桥面,现代浮桥则用钢铁浮箱。钢铁浮箱使用寿命一般为4年。2006年修建的武惠浮桥位于小浪底水利枢纽下游河段,桥长400 m ,连接焦作市武陟县和郑州市惠济区,比原先绕行黄河公路大桥节省20多公里。武惠浮桥有些季节需要多次被拆装,拆除工作一般可在 2.5小时左右完成。武陟县水丰地肥,林茂粮丰,是著名的粮食生产大县。武惠浮桥建成后,武陟县 Z 镇扩大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和奶牛、肉鸡、生猪等养殖规模。下图是武惠浮桥位置示意图。
(1)现代浮桥用钢铁浮箱替代木船、皮筏子等支撑桥面。分析建桥材料用钢铁的优势。 (2)武惠浮桥每年需要多次被拆装。推测该浮桥可能需要被拆除的季节,并从水文的角度加以分析。
(3)分析武惠浮桥建成通车对武陟县 Z 镇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4)有人建议新建一座公路桥取代武惠浮桥。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