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2024·南宁、梧州等八市高三4月联合调研)已知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分别参与不同的稳态调节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①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B.①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D.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内环境变化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答案 D

解析 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①促性腺激素,①①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正确;①性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故此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通过图示可知,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D错误。

2.(2024·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模拟)如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 答案 B

解析 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A正确;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B错误;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则反射将不会存在,C正确;m或n受损,排尿反射仍然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D正确。 3.(2024·山东青岛高三调研)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等 B.静息状态时,膜两侧没有离子进出

C.B处兴奋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 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不能产生兴奋 答案 D

解析 静息状态时,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由于A、B两点均位于神经细胞膜外,无电位差,A错误;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B错误;B处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方式,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低,C错误;如果阻断了钠离子的内流,无论刺激任何点都不会产生兴奋,D正确。

4.(2024·河北衡水中学第三次调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静息时,由于神经元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故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

B.刺激发生在单个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和神经元细胞膜内部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D.神经递质一定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 答案 D

解析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中K+通道开放,K+大量外流,使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兴奋时,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B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C正确;神经递质分两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所以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引起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5.(2024·河北调研)下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①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①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①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①与①结合使①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答案 D

解析 ①为突触前膜,①为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①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通过胞吐实现,需消耗能量,B正确;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以避免下一个神经元持续性地兴奋或抑制,C正确;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不会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外负内正的变化,D错误。

6.(2024·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下图是某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ab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bc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 C

解析 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通道打开,K+外流,A错误;ab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bc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的值,便会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不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D错误。 7.(2024·安徽六安一中第二次模拟)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体液调节较为缓慢 B.人体能通过反射对一个病原体做出反应 C.人体产生的激素不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相同 答案 B

解析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是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较为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A正确;人体无法通过反射对一个病原体做出反应,主要通过免疫系统来清除病原体,B错误;人体产生的激素不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C正确;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D正确。

8.(2024·山东博兴一中高三月考)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部分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 C

解析 通过细胞呼吸,可将一些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中的比较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储存于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Ca2+内流后促进小泡中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时,呼吸减弱,钾离子通道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钾离子外流恢复正常,细胞膜电位变化不明显,钙离子内流受阻,导致胰岛素的释放受到抑制,C错误;由题图信息可知,血糖浓度变化后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变化,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浓度变化,此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9.(2024·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第三次调研)如果图中方框表示细胞,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①可能为神经递质,①为胰岛素

B.若图中细胞为体细胞,①为胰岛素,则其会促进该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 C.若①为胰岛素,则①过程需要依赖①结构的流动性

D.若①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 答案 D

解析 当兴奋传至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则①为神经递质,①为胰岛素,A正确;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的能力,B正确;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胞吐过程需要依赖①结构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蛋白质的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不需要溶酶体,D错误。

10.(2024·黑龙江高三联考)下列有关低温环境中健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变化,正确的是( ) A.低温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 答案 B

解析 寒冷刺激时,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最终导致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代谢,增加产热,A错误;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B正确;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寒冷刺激时,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11.(2024·山东德州高三期末)下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

B.曲线A表示产热量,曲线B表示散热量 C.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产热量增加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1.(2024·南宁、梧州等八市高三4月联合调研)已知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分别参与不同的稳态调节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①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B.①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y3sj03uam3xy6q955p40ne2d1fovz0143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