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课 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一、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历史学科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同时要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 二、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包括“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两个密切联系的栏目,其中“人类文明的产生”讲的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共性:分别介绍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分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以及人类的定居生活、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介绍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则是介绍古代不同区域的早期文明做呈现的差异,分别介绍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地区以及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文明概况,呈现出特定的环境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状况下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点。

从教材结构来看,新版教材栏目清晰,版面设计合理,新教材的“史料阅读”、“历史纵横”栏目补充新资料,“学习聚焦”强调了学习的重难点,“思考点”以及课后的“探究与拓展”给学生的问题探究提供了方向。特别是学习聚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师生提供学习提供思考的思路。

从教材的地位来看,本课是新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一课内容,上承《中外历史纲要》(下)的“中国史”部分,下启“世界史”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本课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文明产生过程以及古代文明多元化特点的学习,能够用唯物史观初步分析文明产生的原因和古代文明多元化差异的原因,因此学好本课内容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材的地位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1.通过学前调研可知,高一学生在中考选考过程中对本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文明的概念以及表现有了初步的认知,但是对于各文明古国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形成的原因没有深入了解,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因此有必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意识渗透这些素养。

1

2.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通过查阅和研习资料的方式进行历史学习还比较薄弱,所以有必要通过设计探究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通过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2.基础识记与能力培养:

(1)了解文明产生的基本要素:私有制、阶级、国家、城市、文字

(2)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代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爱琴文明

(3)通过学生归纳早期文明产生的表现,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过设计表格分析不同文明产生的差异性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核心素养培养:

(1)唯物史观:生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以及社会分工),促进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教师简单介绍)

(2)时空观念:通过播放早期人类文明分布区域图,布置学生梳理早期人类文明时间线索,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3)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早期文明,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古代文明,同时通过比较中华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5000年来绵延不断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世界各文明古国的不同特点。教材在总体介绍古代文明的产生后,用比较大的篇幅介绍世界著名的文明区域的文明状况,重点强调古代文明的差异性特点,通过对世界各文明状况的了解,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的政治、经济以及环境等因素决定不同的文明特点,因此这部分内容应该作为教材重点进行处理。

2.难点:古代文明产生过程中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虽然高一学生在初中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还处于“知道”概念层面,还没有对这些素养深入了解,更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这些可信学科素养,因此历史学科素养的渗透是本课的难点。 六、设计意图

1.教材整体设计意图:

2

(1)教材处理:本课内容设计为三个环节“文明的产生”、“文明的多元化特点”、“对文明的认识”三个环节,先讲解文明产生的一般规律,再介绍不同区域的文明差异,最后启发学生如何认识古代文明,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教学策略:既要突出教师的引领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调查学情后讲述法讲解文明的要素以及讲解私有制和公家的产生;布置学生查阅教材――课上层层设疑、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题、延伸问题――课下探究、研讨。

2.具体环节设计意图:详见教学过程中“设计意图”部分 七、评价设计:

1.过程性评价:

(1)课前调研部分,设计调研表格(5个问题,见教学过程“课前调研”部分,全部完成者在“学生学业成长”记录袋中,填写“合格”;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填写“优秀”

(2)课前小组作业:分五个小组查阅资料并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对不同古代文明进行介绍“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希腊”、“古代中国”,要求图文并茂,讲解生动,每组限时三分钟。按照要求完成的小组评价为良好,评选出来在课堂展示的小组评价为“优秀”

2.结果性评价:填写统编高中历史教材试教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认真填写的同学评价为合格,有建设性建议的同学评委“优秀” 八、板书设计: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教学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程 课前布置课前作业 了解学情,调研 1.本课中哪些内容接触过? 教学有的 2.你对本课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 带着问题提前研读放矢有利 3.你觉得哪些内容艰涩难懂 教材 于课堂教 4.你通过阅读能归纳一下“文明”包含哪些方面 学 吗? 5.看完本课后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展示调研情况; 课堂1.教材内容:很多初中都接触过,但也有没选修 环节 的 向学生明 2.难点: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古代文明的差 确1.本节 异性。 课师生的 3.将教材整体感觉:学生思考问题比较有深度 分工:教师 负责难点 问题;学生 负责对已 有知识的 回顾与分 享。 探究一 文明的标准 2.小组合 结合教材“学习聚焦”总结:文明基本标志 作探究形 阶级、国家、文字等 式学习

4

探究探究二 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 首先引导学生看第一句话:农耕畜牧是人类迈向学生了解西方学者文明标准 文明的前提,记住结论,PPT展示阿耶洞壁画。关于文明的标准; 的明晰会 渗透论从史出研究方法。 帮助学生 更好的理 解本课内 容 问题1.原始农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特点?原始社会是否具备文明形态? 引导学生 关注教材 “学习聚 焦”部分 问题2.原始农业有何变化?出现什么结果? 探究 二 学生阅读P7第一段 问题3本段教材分层处理,分几层意思? 正文回答 过渡:世界上有哪些典型的古代文明? 采集业,生产力低学生参与 下 探究文明 产生的根 源 探究文明 产生的过 学生阅读P8第一段程 正文 5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案

第1课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一、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历史学科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同时要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y2mt2j8dp1od1e2lms547le14lox100we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