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苏教必修三 第三章 第二节 演练 课下限时检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0·广东高考)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进制 ( ) A.竞争 C.寄生

B.共生 D.捕食

解析:谚语中苗与草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相互之间为了争夺阳光、养料和生存空间等而发生斗争,属于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

答案:A

2.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招潮蟹类 物种个体厚蟹类 物种个体沙蚕类 物种个体泥螺类 物种个体蛤类 物种个体数 总数 裸露泥滩 米草群落 5 3 18 12 数 总数 1 2 14 9 数 总数 2 0 12 0 数 总数 1 1 10 10 数 总数 2 0 14 0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总数及个体总数均大于米草群落,即米草群落比裸露泥滩的种群密度低;由于取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强,因而改用另一规格的取样器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结论;不同种类底栖动物生活习性不同,即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采集的物种数及个体总数。

答案:AD

3.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解析:甲曲线中,两种生物数量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所以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曲线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现的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二者属于捕食关系。丙图中一种生物数量上升,另一种生物数量下降,以至消失,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属于竞争关系。

答案:B

4.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很少呈现均匀分布现象

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答案:A

5.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

解析:据图可知,在图a中物种1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部分比较少;同样物种3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也比较少,因此在图a中种间竞争比较弱,种内斗争比较激烈;对图b分析发现物种1、2、3中互相间共用资源比较多,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b中种间竞争激烈,种内斗争较弱,其中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此若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答案:A

6.(2012·连云港统考)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不同的鸟,分别为甲、乙、丙,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高度不同。第四种鸟丁与乙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若丁从X点处进入该环境后,乙种鸟最可能 ( )

A.与丁种鸟和睦相处

B.移到本树的上层或下层,与甲种鸟或丙种鸟共同生活 C.还在原处生活,但食性会发生变化 D.与丁种鸟发生竞争

解析:群落内的各种群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分别获得了不同的生态位,如此题中不同的鸟在树上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了垂直(或水平)结构。若从X处进入的丁鸟与乙鸟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则两鸟间必然要发生竞争(种间斗争),以争夺有限的生活资源,至于竞争结果则有多种可能。

答案:D

7.(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草坪和树林属于不同的群落,其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8.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结构,对于单一物种不存在。

答案:C

9.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和草本层属于主要的自养层,每层次上和土壤里的动物及细菌、真菌属于异养层,这说明群落内部具有一定的 ( )

A.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B.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间接或直接的营养关系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解析: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出分层现象,如森林中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动物则因其食性和栖息场所而分布于不同层次上;群落的水平结构则因光照明暗、地形起伏及湿度大小等因素而使植物和动物表现为水平镶嵌性分布现象。

答案:D

10.(2012·扬州统考)右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变化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 )

A.是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B.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的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解析:由图可知b数量大于a,可知选A错误;由图明显可知,两种群其中之一的增加导致另一种群数量下降,而后者数量下降又导致前者减少,a的变化随b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是一种捕食关系,b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10分)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苏教必修三 第三章 第二节 演练 课下限时检测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10·广东高考)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进制()A.竞争C.寄生B.共生D.捕食解析:谚语中苗与草生活在同一区域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xypd3fbqn00kc5204u903ypi6bk8900j4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