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word版)2024青岛版四年级下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窗5学习小数的近似数

本单元承接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二)教学建议

1.小数意义、小数组成及数位顺序表:

(1).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突出和强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用好“模型图”,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降低学习难度。 2.小数大小的比较和小数的性质: (1).突出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提升 (2).引领学生经历小数的性质的探究过程。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按照教材编排思路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变化规律。

4.名数改写:突出单位换算方法的教学。 5.小数的近似数:

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第六单元趣味拼塔 (一)内容简述

《课程标准》关于“观察物体”的内容要求:第一学段,“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就是二年级下册《谁的眼睛亮》,第二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就是这一册的《趣味拼塔》。教材由易到难编排了两个活动内容:红点问题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同一组(3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绿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

6 / 12

同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教学建议

1.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真正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动手能力。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逐步丰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 先让学生观察三个正方体的组合,再观察四个正方体的组合;先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确定观察的方向,再根据动手操作、发现观察到的图形的形状,进而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到的图形可能相同或不同。通过这样一些有层次的活动,逐步丰富对空间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 (一)内容简述 包括2个信息窗

窗1以克隆牛“健健”与“壮壮”为教学情境,学习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法及验算(进位、计算结果要化简),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添0占位)及验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

窗2以克隆牛“蓓蓓”出生了为教学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简便计算。

(二)教学建议

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 一是沟通小数加减法的前后联系,实现自主迁移

三年级下册“小数初步认识”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位数相同、不进位、不退位),窗1教学,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重点针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指导。

7 / 12

窗2是窗1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迁移获取知识 二是沟通整数与小数的知识联系,促进学生自主迁移。 窗1沟通算理:相同计数单位相加 窗2沟通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相同。 第八单元平均数 包括2个信息窗 窗1的教学内容:

学习平均数意义和求简单的平均数

教材先呈现篮球比赛的情境,同时提供了7号、8号两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提出“谁的投篮水平高”的问题,引入新知学习。

利用红点问题:学习平均数的意义及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 利用小电脑的问题:学习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建议(窗1)

1.引入平均数的过程要细致、注意体现引入“平均数”这一统计量的必要性。 借助教材内容,用“计算总分——不合理——怎么办——用平均数比”的思路,步步深入,体现“平均数”产生的过程。

2.充分借助几何直观,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

平均数的本质是移多补少,首先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地呈现各场比赛分数,促使学生自发产生移多补少的想法。其次利用动手操作或多媒体动画演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动态的表象,以利于概念的建构。

3.加强辨析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8 / 12

要结合例题中问题“10分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充分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辨析比较,可借助图示中平均数的那条直线,理解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是从这组数据中来但超越它们的一个“虚”数。

窗2的教学内容:分段统计

信息窗呈现的是立定跳远测试的情境。主要信息是第1小队和第2小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借助三个问题引入新知学习。

红点1:学习单式分段统计 绿点:练习巩固单式分段统计 红点2:学习复式分段统计

教材按照“提出现实问题---整理数据---分析判断”的顺序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和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教学建议:(窗2)

1.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经历真实的统计过程。 2.创设认知冲突,体现分段统计方式的必要性。 3.把握教学难度,抓住分段统计教学的重点。 4.加强数据分析活动,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xx广场重叠问题

智慧广场的目标在于渗透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凸显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长聪明才智。

(一)内容简述 1、创设现实问题情境

呈现四年级一班同学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单求总人数的问题情境。

9 / 12

2、发现提出问题

认知冲突: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发现提出重叠问题。 利用韦恩图直观呈现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重叠问题的特点。

3、建立重叠问题数学模型。 4、解释应用数学模型。 (二)编排特点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呈现重叠问题模型建立的完整过程。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重叠问题,经历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三)教学建议

一是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充分经历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 1.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放手独立探索。

学生已有经验:(1)一年级智慧广场安排学习过简单的重叠问题和渗透画直观图解决问题。(2)关于集合,学生已有分类比较方法为基础,在数数、认识三角形等已经积累了一些画集合圈的活动经验。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能不能用一种直观图来清楚地表示出哪是参加小记者的,哪是参加小交警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想一想、画一画,最后再相机引入韦恩图。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理解重叠问题模型特点。

2.充分展开实例,进行归纳提升,感受模型特征。二是注意培养渗透集合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需要有好的载体和合适契机。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但是并没有意识,也没有必要提及。

10 / 12

(完整word版)2024青岛版四年级下册

窗5学习小数的近似数本单元承接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二)教学建议1.小数意义、小数组成及数位顺序表:(1).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突出和强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2).用好“模型图”,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降低学习难度。2.小数大小的比较和小数的性质:(1).突出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提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xu7h7k4fc6m3qp9xkwe9ersa9pruq00xb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