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制度,宋太宗时将唐代武则天时已出现的“糊名”措施制度化,所有试卷的卷头上有关考生个人信息部分一律“弥封”,接下来还有“誊录”等制度,这些都是出于保密的需要,防止泄密舞弊。这些制度不仅为元、明、清诸朝所效仿,也为现代高考所部分采用。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 B.科举中预防舞弊的制度 C.科举考试对现代高考的影响 D.现代高考保密技术的渊源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旨概括。
文段首先提出科举制度在隋唐确立,在宋代成熟。第二句介绍了为预防科举舞弊,宋太祖改革科举制度,武则天时期“糊名”,宋太宗时期“弥封”“誊录”。这些制度不仅为元明清效仿,也为现代高考所部分采用。所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科举中预防舞弊的制度。故B项正确,当选。 A项,“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曲解文意,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科举中预防舞弊的制度,故A项错误,排除。 C项,“科举制度对现代高考的影响”,脱离核心话题,非重点,故C项错误,排除。 D项,“现代高考保密技术的渊源”,脱离核心话题,非重点,故D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32 、《史记》的生命力源于历代读者对它的接受。它作为一条文化链,有传播者、接受者、研究者,历代不绝,乃至于形成一门学问——“史记学”。这门学问的形成过程,就是《史记》生命力延伸的过程。汉魏六朝是传播和初步研究时期,此后不断发展,20世纪以来进入高潮时期。《史记》的生命力还来源于其世界性的传播与研究:在日本,各种形式的《史记》抄本、刻本,或选本,或全本,数量在百种以上,普及程度非常广泛;在欧美国家,《史记》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全版的俄语、法语版已经问世,全本的英语版也即将完成。世界范围的《史记》研究愈来愈深入,显示出《史记》永久的魅力和生命力。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史记》的传播过程 B.“史记学”的独特魅力 C.《史记》受重视的原因 D.《史记》生命力的来源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旨概括。
文段首先提出《史记》的生命力源于历代读者对它的接受,《史记》形成一门学问,它的形成过程就是其生命力的延伸过程。紧接着,后文提出它的生命力还源于世界性的传播与研究,后文对《史记》的传播与研究进行了解释说明。所以文段的行文脉络为“分—分”结构,归纳文段,文段主要介绍了《史记》的生命力的来源,故D项正确,当选。 A项,“《史记》的传播过程”属于分说部分,表述片面,故A项错误,排除。 B项,“史记学的独特魅力”文段并没有提及,无中生有,故B项错误,排除。 C项,“史记学受重视的原因”,脱离核心话题,非重点,故C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33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理想的企业家类型是如下两方面企业家精神或特征的完美结合:具有确定不移且高度发展的伦理品质,以及洞若观火的远见和行动的能力;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开销,不自吹自擂,不对自己的权力沾沾自喜。但现实的情况是,整个社会的试错激励、身份激励、信仰激励和其他激励均有不足,阻碍了企业家第一种特征的发挥;法律约束、道德约束和信仰约束的缺失,使得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第二种特质也表现平平。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培养合格企业家 B.现实的社会机制不利于培育企业家精神 C.马克思·韦伯的理论与现实环境脱节 D.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企业家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图判断。
文段首先通过马克思的书提出理想企业家类型应是两方面企业家特征的完美结合。接着“但”转折引出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整个社会的各种激励制度均有不足,阻碍企业家第一种特征的发挥;法律约束、道德约束和信仰约束的缺失使第二种企业家特征表现平平。转折之后提出的问题是文段的重点,即现实的社会机制不利于企业家特质的发挥。B项,属于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当选。A项的对策在文中无法得出。C项缺少主体词“企业家精神”或“企业家特征”。D项的“社会环境“文中没有提及。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意图判断
34 、中国的茶、饮茶方式、斗茶风气、茶具等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到了16世纪,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文化——茶道。______。不过,日本茶道实际上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如果没有中国茶树及茶文化的引入,茶道这个日本的国粹也就无从谈起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日本原先既无茶树,也没有饮茶的习惯
B.现代日本茶道中所用的抹茶,最初就是从中国引入的
C.日本茶道数百年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象征 D.唐代,大批日本使节来到中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日本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句填空。
这是一道居中类语句填空题,横线所填的语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之前提到,中国的茶、饮茶方式等传入日本后,形成了日本的茶文化——茶道,横线处必然围绕日本的茶道继续话题,横线之后有转折关联词“不过”,是对横线处的转折,强调了日本茶道和中国茶树以及茶文化的关系。
A项,没有承接上文,没有提到茶道,故A项错误,排除; B项,虽然提到“日本茶道”,但是又引出另一话题“抹茶”,话题突兀,故B项错误,排除;
C项,围绕日本茶道继续话题,同时谈到日本文化,与横线之后“中日文化交流”能够有效衔接,故C项正确;
D项, 没有承接上文,没有提到“茶道”,故D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填空
35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信息加密的探索从未停止。古时候,人们在信封上滴蜡盖上火印,但仍防不住有人拆开、读完再复原。现代,人们用电磁波传递秘密,但“音量”再低,也防不住精细的窃听。后来,科学家设法将“音量”调低到如此程度:只依靠一颗颗光子,任何窃密者去测量都会破坏它,从而被发现。如今,量子通讯将信息减弱到极限,即量子级别,再小心的读取都会彻底改变它。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量子通讯的加密原理 B.量子通讯的最大优势 C.信息加密的主要方式 D.信息加密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旨概括。
第一步,分析语境。文段第一句话为主旨句,“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信息加密的探索从未停止。”后面分别从“古时候”“现代”“后来”“如今”来介绍信息加密的变化。
第二步,对比选项,先排除B项和D项,话题不一致,两项话题词均为“量子通讯”,并非文段重点论述的话题。C项虽然提到“信息加密”话题,但“主要方式”不对。文段论述的是信息加密的发展过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36 、20世纪建筑遗产的文化价值,不仅存在于物质层面,即物理区位、设计、建造系统、技术与材料等方面,也存在于非物质层面,即历史、社会、科学、精神的层面(含创造的天赋等)。为理解环境对一个遗产地价值的贡献,一定要评估其室内外环境与景观,评估其在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所有评估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而为编制20世纪建筑遗产登录名单服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挖掘建筑遗产非物质层面的意义 B.20世纪建筑遗产的价值与评估方法 C.环境对遗产地价值的重要贡献
D.20世纪建筑遗产登录名单的编织方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旨概括题。
文段是并列结构,前半部分是并列之一,用“不仅……也……”的句式提到了建筑遗产的文化价值;后半部分是并列之二,提到的是建筑遗产的评估方法。本文主旨句对两部分的概括总结。
选项A只是建筑遗产文化价值的一部分,仅仅提到非物质层面,不全面,不当选; 选项B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故当选;
选项C只是并列之二的内容,片面,不当选; 选项D只是并列之二的内容,片面,不当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37 、①因此有人认为,宇宙半径约为138亿光年
②而且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37.8万年中,宇宙只是带电的粒子场,是高温高密度的电浆云,光子在这团电浆云里跑不远
③如果要计算宇宙大小,光速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④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物理学家们已经反复证明,宇宙在加速膨胀
⑤之后发生了名为重组的事件,粒子最终冷却到足够低的温度,首批原子形成,光才能自由移动
⑥现有理论认为,宇宙产生于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⑥⑤②① B.③⑥①④②⑤ C.⑥⑤①④③② D.⑥④③⑤①②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句排序。
观察选项,首句不易确定。采取句子捆绑的方式,⑥中的“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对应①“138亿光年”,且⑥①在逻辑上具有因果关系。因此锁定B选项。验证B选项,③⑥①提出以光速计算宇宙大小,现有理论认为宇宙产生于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因此宇宙的半径是138亿光年。接着④转折否定了这一理论。②⑤具体解释光速测量不妥的原因。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
38 、①信息泄露导致的垃圾信息、骚扰电话、精准诈骗日益威胁着人们的隐私、财产甚至生命安全
②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受害群体
③同时,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还容易破坏市场秩序、制约经济发展,滋长各类犯罪、危害社会稳定,甚至引发公共安全及国家安全危机
④具体而言,个人信息对自然人具有社会交往价值,对公权力主体具有管理价值,对企业具有商业价值
⑤然而,在信息商业化过程中,信息失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⑥个人信息被誉为“21世纪最有价值的资源”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⑥③④⑤① B.④②⑥①③⑤ C.①⑤②⑥③④ D.⑥④⑤②①③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句排序。
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④“具体而言”是解释说明部分,不适合做首句,排除B选项。首句不易确定,但①介绍信息泄露对个人的危害。②介绍信息泄露的主要受害群体是消费者,也就是个人。根据行文逻辑,应先介绍受害主体,再阐述对主体的危害。因此②①捆绑。锁定答案为D选项。③“同时……还容易”也是在介绍信息泄露的危害,因此②①③捆绑。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
39 、上世纪20年代开始,持续到抗战的“古史辨”大讨论,归根结底是古史研究的方法论之争。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学者,接续康有为、崔适的学说,对传统的古史观作了全盘的检讨清理。在这一讨论期间,王国维1925年在清华讲授《古史新证》,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既批评了“信古之过”,也指摘了“疑古之过”。他所说的“二重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作为古史研究的方法论,王国维这一论点对学术界有深刻启发,成为后来中国古史研究和考古学紧密结合的先声。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二重证据法”产生的背景和价值 B.古史研究和考古紧密结合的意义 C.出土文献材料对古史研究的作用 D.“古史辨”大讨论中的核心议题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旨概括。 第一步,分析语境。文段开篇介绍了持续很久的“古史辨”大讨论是古史研究的方法论之争,后面列举了几位代表的学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最后一句“这一论点”引出重点内容即“二重证据法”对学术界启发很大,成为先声。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A项与文段重点话题一致,提到“二重证据法”,并且表述与文段内容一致,文段的前面是背景介绍,后半部分是价值体现。B项、C项和D项都没有提及“二重证据法”,话题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40 、全球化的时代里,语言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许多小方言区将逐渐消失,“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格局将逐步改变,直到形成若干稳定的大方言区。然而,语言并非只有交际属性,它还有文化属性。每一种方言或语言,都承载了一段历史、一种文化。这种历史和文化,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形成共生关系,换成别的语言或方言表达就变了味,失去了许多内涵。假如歌曲《十送红军》没有了乡音,莫言的小说没有了高密话,赵本山小品没有了东北腔调,恐怕许多意蕴和趣味就消失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全球化时代语言的统一和规范是大势所趋 B.方言相对于普通话而言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C.保护方言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 D.历史文化与特定语言的共生关系正在消失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图判断。
第一步,分析语境。文段开篇介绍了全球化背景下,语言的规范性越来越高,方言逐渐消失的问题。后面用转折词“然而”引出了语言除了有交际属性外,还有文化属性。最后用了歌曲、小说、小品等举例子证明了方言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提到保护方言,是一个对策项,针对文段的问题给出合理解决办法。A项为文段背景,非重点;B项把方言与普通话做了对比,为无中生有项;D项表述不对,文段没有提及两者关系正在消失,且非文段重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意图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