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虫病发生、诊断与防治
徐维成 (甘肃省定西漳县武阳镇畜牧兽医站 748300)
【摘 要】肝片吸虫病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发病率高,影响羊只的营养吸收,该病的预防主要采取定期驱虫、粪便无害化处理、消灭中间宿主、加强放牧管理等方式。可以使用中药或西药治疗该病。本文主要论述了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特点,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 【期刊名称】中国畜禽种业 【年(卷),期】2018(014)006 【总页数】1
【关键词】羊肝片吸虫病;发生;诊断;防治
1 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特点
羊肝片吸虫病在夏季和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呈地方性流行趋势。夏季和秋季温度较高,天气温暖,日照时间充足,能促进羊肝片吸虫的发育及孵化,且夏秋季节的雨水较多,羊肝片吸虫的尾蚴能大量滋生,并在植物上产生大量囊蚴,羊误食后能感染患病。夏季和秋季时羊只的饲养状况较为良好,营养充足,所以通常感染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到了冬季和春季,温度降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羊肝片吸虫病的感染率较高,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成虫寄生在成年羊体内,侵害肝组织,导致肝脏发炎病变,造成急慢性肝炎、胆管炎,严重影响羊的消化吸收功能,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致使养只抵抗力降低,同时还能诱发全身性营养不良或中毒的症状。羔羊感染羊肝片吸虫病的病情较为严重,通常情况下会发生大量死亡,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 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诊断
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急性发病和慢性发病两种,急性型发病在夏末和秋季的发病率较高,且高多发于绵羊,发病原因主要是羊在短时间内误食了大量的囊蚴,导致感染发病。幼虫在羊只体内移动,经过的路线会出现严重的器官损伤甚至导致出血,其中肝脏处的损伤最为明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精神委顿,可视黏膜苍白,体温上升,偶尔会有腹泻症状发生,一般在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后35d以内发生死亡。慢性型发病的患病羊通常在冬季和春季感染患病,发病原因主要是成虫在体内寄生导致身体不适。临床症状表现为羊渐进性消瘦、营养不良、贫血、食欲减退、被毛杂乱无光、眼睑肿胀、部分病例的胸部和腹部发生水肿。随着病情加重,到发病后期患病羊倒地不起,病情严重的会出现死亡现象。
3 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3.1 定期驱虫
定期驱虫是预防羊肝片吸虫病的基本措施,同时也能起到治疗该病的作用,因此,羊群要制定合理的驱虫程序,计划实施全群性驱虫措施,通常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分别驱虫1次。4~5月份时进行羊群的第1次驱虫,10~11月份时进行羊群的第2次驱虫。如果羊群所处地区是该病的高发地区,或者区域内有病情发生,每年需要驱虫3次:1~2月份时进行第一次驱虫,此时虫体还未成熟;间隔5个月后进行第二次驱虫,此时驱除羊只体内成虫;再间隔2~3个月进行第三次驱虫,通常能净化羊只体内的肝片吸虫。 3.2 粪便无害化处理
及时清理羊舍内的粪便,并使用堆积发酵或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此种方法处理粪便不仅能杀灭掉粪便中的虫卵,还能保护环境,减少养殖污染。
3.3 消灭中间宿主
肝片吸虫能在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生存很长时间,因此,消灭中间宿主也是预防肝片吸虫病的一个方法。可以采取填平低洼水塘,抑制椎实螺滋生或阳光暴晒杀灭椎实螺的方法控制中间宿主。定期喷洒5%硫酸铜溶液也能达到消灭椎实螺的效果。 3.4 加强放牧管理
放牧时选择高燥的草场,防止在低洼、潮湿、多囊蚴的地方放牧,同时保护好羊场及放牧草场周围的水源,提供干净充足的饮水,禁止饮用含有椎实螺及囊蚴的水源,牧草要收割晒干后再饲喂。防止羊群饮用水潭、沼泽、或沟渠中的脏水,给予清洁干净的饮用水。 3.5 病死羊只的处置
患病导致死亡羊只的尸体和内脏要进行深埋、焚烧或其他方式的无害化处理,尤其是被感染部位的肝脏,禁止随意丢弃或制作动物性饲料。 3.6 治疗方法
治疗羊肝片吸虫病的药物可以选择硝氯酚,丙硫咪唑,蛭得净 (溴酚磷),肝蛭净 (三氯苯唑),其中硝氯酚只能治疗成虫感染。或者使用中药治疗:贯仲100g、槟榔100g、使君子50g、苏木25g、龙胆草25g,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