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寨中学集体备课精细教案
课题 参备人 第六章 回顾与思考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马道友 马道友、王玲霞、徐国峰 1.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理解中位数、众数的定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 知识 3. 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以应用. 能力 能从各类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初步选取恰当的数据代表作为自己的判断,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教学目标教法 学法 学情 分析 教学 重难点 教学过程 【预习与交流】 1.梳理本章知识系统图 实际问题 平均数 数据收集与表示 数据“平均水平”的度量 数据处理 中位数 众数 极差 解决实际问题、作出决策 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 方差 标准差 情感 培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 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 经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数据处理的方法,会用笔或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重点 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难点 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的统计量的比较与选择 修 改 2. 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哪些? 集体备课 第 1 页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有什么特点?举出生活中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有关的几个例子. 4.举出生活中与加权平均数有关的几个例子. 5.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有哪些?举例说明. 【自学与合作】 知识点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与应用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 的统计量. (1) 计算 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 (2)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端值(某个数据相比较过大或过小)时,平均值受到影响,这时,通常采用 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小,但不能利用所有的数据的信息. (3)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以用 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 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例1 某校八年级(1)班分甲、乙两组各10名学生进行数学抢答,共有10道选择题,答对8道题(包含8道题)以上为优秀,各组选手答对题数统计如下表: 答对题数 甲组选手 乙组选手 5 1 0 6 0 0 7 1 4 8 5 3 9 2 2 10 1 1 平均数 8 众数 8 中位数 8 方差 1.6 优秀率 80% (1)补全上表; (2)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评价甲、乙两组选手的成绩. 练习1 课本157页3,4. 知识点2: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例2 甲、乙两位同学本学年每个单元的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98,100,100,90,96,91,89,99,100,100,93 乙:98, 99, 96,94,95,92,92,98, 96, 99,97 (1)他们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 (2)甲、乙的11次单元测验成绩的方差分别是多少? (3)这两位同学的成绩各有什么特点? (4)现要从中选出一人参加“希望杯”竞赛,历届比赛成绩表明,平时成绩达到98分以上才可能进入决赛,你认为应选谁参加这项竞赛,为什么? 练习2 课本158页9,10 【释疑与评价】 对于数据的评判,既与统计数据本身有关,也与评价主体有关.对于同一组数据,不同的集体备课 第 2 页
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评判结果.因此,要注意思维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 1. 和同桌交流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数学思想等方面. 2. 你在本章中还有哪些问题和疑问. 1.对于数据3,3,2,3,6,3,10,3,6,3,2.(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2)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相等;(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4)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2.某同学在本学期的前四次数学测验中得分依次是95,82,76,88.马上要进行第五次测验了,他希望五次成绩的平均分为85分,那么这次测验他应得( )分. A.84 B.75 C.82 D.87 3.某校八年级(1)班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为: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的3人,90分的 13人,80分的17人,70分的12人,60分的2人,50分的3人, 全班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为_____分. 4.某射击小组有20人,教练根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 的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课堂练习 第六章 回顾与思考 1.梳理本章知识系统图 板书设计 1、《导学案》家庭作业部分 集体备课 第 3 页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