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品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实,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提高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阅读经典学著作、历史人物作品、权威史书典籍、历史教学读本等资料,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了解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分裂割据,实现了局部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符合人民渴望安定的要求,也为未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后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因此学生学习起兴趣浓厚。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7

.精品文档.

氛围。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赤壁之战的影响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作用。教学资(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年6月版(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6年6月版(3)[晋]陈寿 撰、[南朝·宋]裴松之 注:《三国志(上、下)》岳麓书社2006年2月第2版(4)[明]罗贯中 著、[清]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上、下)》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5)沈伯俊:《沈伯俊说三国》中华书局2006年3月版(6)黎东方:《细说三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7)贺准城:《解读三国话诸葛》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组织活动,导入新课1、组织课堂活动:阅读《三国演义》目录,补全缺失信息。2、提出问题:学作品中描述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吗?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由此导入新课。阅读《三国演义》目录,寻找到缺失信息进行抢答。从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学生在阅读演义目录的过程中能够提取到“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等熟悉的故事,这些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第16课 三国鼎立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七十七页曹操所作的诗句《蒿里行》。2、提出问题: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身处那个动荡时代的曹操,每每想到这样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

.精品文档.

的景象心情如何?3、引导学生通过齐声朗读诗中名句思考作品描绘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景象,从而了解到东汉末年各路军阀争势夺利,割据混战,造成人民大量死亡和社会经济的凋敝的历史事实,并认识到一个有别于传统学形象的曹操。齐声朗读诗歌《蒿里行》。通过阅读诗歌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体会作者曹操的情感。阅读历史人物作品,既有助于学生以历史人物的视野感受历史的进程,又有助于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品评历史人物。一、官渡之战1、引导学生观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发现以下信息:(1)官渡之战前,曹操所占的地盘。(2)曹操周围还有许多军阀。(3)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势力强大。2、邀请一名学生为大家介绍袁绍,教师对袁绍的优势做简单补充。3、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七十四第一段话,请同学说一说曹操采取了哪些措施壮大自己的势力。4、提出疑问:如果你是当时一名流亡的民众或者曹军的士兵,你愿意响应曹操屯田的号召吗?为什么?5、指出曹操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壮大自己的势力,打败周围许多军阀后与袁绍“两雄不能并立”。由此过渡到“官渡之战”的教学环节。观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获取有效信息,了解官渡之战前的北方局势。介绍袁绍,了解官渡之战前袁绍的优势。阅读课本,获取信息并积极思考问题,知道曹操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壮大自己的势力。6、指导学生阅读《三国志》中的记载,了解到官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

.精品文档.

渡之战前袁绍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7、组织课堂活动:官渡之战观察室。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七十四页第二段字并观察官渡之战形势图,填写官渡之战的关键要素。8、点评学生的汇报,帮助梳理官渡之战关键信息。9、指导学生在地图上圈出袁军的屯粮地点并提出问题:这么重要的屯粮之地,曹操是怎么知道的呢?10、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七十五页相关史事部分。邀请同学讲述火烧乌巢的小故事。11、小结官渡之战的相关内容。指出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阅读权威史书典籍《三国志》中的记载。阅读课本图,获取官渡之战的关键信息。汇报阅读中获取的官渡之战相关的关键信息。在地图上圈出乌巢,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讲述火烧乌巢的小故事。采用“问题式”阅读法,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二、赤壁之战1、指导学生朗读曹操的诗歌《步出夏门行》,提出问题:此时,曹操已经年过五十,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不小了,他不在家享受荣华富贵,还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呢?由此过渡到赤壁之战的教学环节。2、设置活动:读取插图信息,猜猜故事情节。指出插图中的这些著名桥段都是学作品的艺术想象,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提出疑问: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怎样的呢?3、指导学生阅读《三国志》中的记载,了解赤壁之战前夕的刘备与孙权。 (1)指导学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7

.精品文档.

生阅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相关记载,为学生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2)指导学生阅读《三国志》中有关《隆中对》的记载,了解赤壁之战前的孙权接替父兄经营江东,占据地利。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七十五页第一段字,提出问题:面对强大的曹操,孙权和刘备最终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朗读诗歌,获取历史信息。读取插图信息,猜猜故事情节。了解到学作品与历史事实间存在差异。阅读权威史书典籍,了解赤壁之战前的刘备与孙权。阅读课本,获取信息。在过渡环节中共读演义是将学生原有的零散的、碎片的、经过艺术加工的三国信息调动起,增添趣味、引发疑问,为接下的教学内容做铺垫。5、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目“赤壁之战”,并结合地图册四十四页地图讲述赤壁之战。6、指导学生完成赤壁之战相关信息。指出曹操在赤壁大败于孙刘联军,这又是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7、提出问题: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什么赤壁之战中曹操又以多败于少呢?8、组织活动:共读史料,合作探究。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则史料,共同阅读后进行讨论,找一找这则史料反映了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9、组织小组代表依次进行汇报。10、点评学生汇报,总结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部分原因。指出种种主客观因素最终导致了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11、指出赤壁之战的结果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阅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7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实,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提高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阅读经典学著作、历史人物作品、权威史书典籍、历史教学读本等资料,学习获取有效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xiiz7l8xb76vac3ljxx41z4g1sgjh0188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