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关于IP报文分片的笔记,终于有人分享出来了。
本期的知识点是数据包分片原理。 阿龙记得是在大学上《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时候,就研究过了。然后去年学了HCIE(如想知道,阿龙你的HCIE是哪里报班的,可以私信问阿龙喔!) 也正好有研究了一下,顺带做了个笔记,今天就分享出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评论,下期在解释。 IP的报文格式: 版本:可以表明是IPv4,或其他IPv6; 首部长度:占4位,最大值是15;注意这里单位是4字节,当首部长度为1111时,首部长度就为60字节(15*4=60字节)。常用的首部长度是20字节(即首部长度值为0101,5*4=20字节)。
由于单位是4字节,当IP分组的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的整数倍时,必须利用最后的填充字段,加以填充。 区分服务:8位
总长度:占16位,首部+数据部分的总和。单位:字节。二层帧格式中的数据部分最大长度,这称为MTU。
标识:占16位,标识哪些分片是属于同一个包。
标志位(flag):占3位,目前只使用最低位和中间位,最低位MF=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
MF=0,表示最后一个数据片。
DF意思是不能分片。DF=0表示可以分片。 片偏移:占13位。单位为:8字节。
TTL:占8位 协议字段:占z8位。 首部校验和:占16位。
源地址:发送电脑的源IP地址 目的地址:报文最终送到的IP地址。 接下来,阿龙亲自做个片偏移实验验证一下: 实验拓扑图:
我在R1上ping2.2.2.2时,使用大包3800字节,来测试路由器超过1500字节的数据包是怎么分片的? 然后抓包看一下: 红色圈起来代表,ping的第一个包,然后分成3片了:
先来看三个分片的标识符是: 第一片的标识符
第二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