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以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采用情景及问题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和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对中国经济和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9课。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城市兴起、市民文化丰富的朝代,它处于我国经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而宋朝物质生活丰盛的同时,精神生活、文化韵味也非常浓。所以说,它对于研究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有着重大作用。
2、学情分析: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有所改变,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较以前也多了。就课堂而言,已不满足于老师无论多么生动的讲解,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在主动参与中学得知识与智慧、获得情感与体验。所以在设计中,主要通过情景的创设和宽松的课堂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掌握新知。另外 初一学生对于经济这类较为抽象的历史,兴趣相对淡薄。所以,在教学中尽量淡化某些抽象概念的规范,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不自觉地构建和巩固新知。 3、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技术设备说明。
(1)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传授。 (2)教学方法:阅读、讨论、引导、讲解相结合。 (3)教学设备:多媒体。
三、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通过概括、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及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图”,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③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本课的重点是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本课的难点是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本课所展现的是宋朝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 ,根据学生的喜好与兴趣及教材的论述 ,通过情景展示及问题的设置将教材进行整合和编排,前后知识糅合讲述,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所把握。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讨论,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教时 节 导入新课 3′ 教学意图 从学生的感受入手,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内容呈现 引出经济中心南移的情况 教师活动 提问:从平时的了解和感受中,你认为我国哪一带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我国南方经济是否自古以来就相对发达呢? 想一想:(出示资料:) 1、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学生活动 课件 思考、回答 预期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情景 以材料的形式使学生感 一、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①战乱少,相对安定 学生观看、思考 问 题 探 究 8′ 8′ 3′ 知、体会历史现象,了解我国南方经济的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更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利于解答问题 丰富的图片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并②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政府重视生产 地点:长江流域 2、具体表现: ①农业作物: 占城稻;水稻产量居首位;长江、太湖粮仓 ②经济作物:茶树、棉花 二、手工业的繁荣 (1)纺织业:丝织业;棉织业 (2)陶瓷业:五大民窑;景德镇瓷都 (3)造船业:①广、明、泉世界领先; ②北宋东京,最早船坞③南宋指南针 3、宋代商业的繁荣 ①纸币的出现和使用 时间:北宋 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2、材料二:北民南迁图 3、材料三:书42页相关史事 4、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提问:材料说明了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大家都知道现在南、北方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小麦和水稻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它们又是什么时候推广的呢? 想一想:宋代的手工业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 出示图片:宋代的刘家功夫针商标及瓷器图。 思考:商标和广告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过渡:随着州或府、城、县经济交易功能的增强,工商业市镇逐渐形成发展起来。 学生阅读课本,从课本、史料、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找出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小组讨论农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学生阅读 播放材料剪辑 出示《耕获图》 出示图片:宋代的刘家功夫针商标及瓷器图 培养了学生依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问 题 探 究 问 题 探 究 8′ 5′ 5′ 进一步积极思考 起到前后知识衔接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 通过平面图比较更直观了解城市格局的变化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的繁荣: ①商业城市:开封、杭州; ②城市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早市、夜市 ③营业时间:不受限制 ④乡镇贸易:草市 2、海外贸易 ①海港:广州、泉州 ②外贸范围:最远非洲东海岸 ③管理机构:市舶司 ④影响: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 3、纸币: ①北宋:交子;四川 ②南宋:会子 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重心南移 南移过程: ① 东汉后期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② 魏晋南北朝: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③ 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④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出示图片:长安和东京的平面图 想一想:现代城市建设格局是从什么时候确定的呢?在此之前的城市格局又是怎样的呢? 比一比:唐都长安和北宋汴梁在城市建设格局上有和区别? 海外贸易情况如何? 活动:(时空连线)假设你是一位两宋时期的商人,你会出口什么样的货物?商船可能到达什么地方?进行对外贸易的港口有?商船进出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 出示:宋代的货币图。 想一想:1:交子出现前,人们使用什么货币进行流通?有什么缺点?2、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课文并归纳 观察、思考 分析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比较并归纳 介绍 出示唐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汴梁城平 出示《清明上河图》 出示《瓦子图》 出示:交子、会子 帮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 提高比较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 6′ 增强学生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教师简要总结: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的作用。江南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早完成。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表演。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课堂练习 1.(2016·福建南平质检)《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 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 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 2.(2015·江苏盐城期中)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3.(2016·河北邯郸质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这表明( ) 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 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