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
A.泰勒
A.遗传
法是( )。
C.布卢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
B.布鲁纳
B.罗杰斯
C.调查法
B.实验法
C.斯金纳
B.皮亚杰
D.班杜拉
C.马斯洛
A.弗洛姆
D.观察法
A.个案法
C.社会环境
B.人际关系
D.弗洛伊德
D.学校教育
D.巴甫洛夫
A.柯尔伯格
C.回避型人格
B.偏执型人格
D.冲动型人格
A.强迫型人格
C.松散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D.对抗的课堂气氛
A.积极的课堂气氛
D.分析性和整合性
A.间接性和概括性
2.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
7.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5.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不包括( )。
1.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8.普遍认为,当今行为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五)
4.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的人格障碍属于( )。
6.课堂违纪现象严重,学生各行其是,随便插嘴,不动脑筋,故意捣乱,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
3.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
3.常模
2.智力
D.T+型
A.T一型
C.少阳型
B.少阴型
C.没有作用
B.执行控制
B.消极作用
C.学习目标
B.学习准备
D.长时记忆
C.短时记忆
A.感觉记忆
D.归因理论
A.积极作用
D.学习期待
A.学习需要
C.动机需要论
B.动机强化说
A.高频声音的编码
A.耶克斯一多德森律
C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
D.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
B.中等频率的声音的编码
1.超感知觉
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A.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D.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10.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B.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大于女性
15.下列哪项是位置学说不能解释的?( )
是不靠眼睛或任何工具即可看到物体的特殊能力。
12.关于男女群体智力差异的表述,错误的是( )。
9.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4.( )人格特征的人,往往追求刺激、新奇,好冒险。
D.男性的形象思维强于女性,女性的抽象思维强于男性
C.男性的空间知觉能力优于女性,女性的听觉能力强于男性
13.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论,信息的存贮过程中又被称为工作记忆的是( )。
11.学生中流传的“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用( )理论来加以说明。
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
等。
4.社会助长
部环境等方面。
应变、灵活应用等。
3.简述常用的组织策略。
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 1.简述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2.简述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
乎,注意不集中等,都会妨碍知识的应用。
平均数上下的标准差也在常模的范围之内。
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完成的效果。阿尔波特称这种现象为“社会助长”。
识巩固得越牢固,则知识的应用就越迅速和正确。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一般认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交流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2)做好观察的充分准备,制定观察计划,这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问题行为也因其身心条件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成的。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指导思想的错误、管理的失误、教学的偏差等。
体情境的课题容易;单一的计算题比综合应用题容易;单纯的文字题比需要实际操作的课题容易。
(3)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养成做观察记录或报告的习惯。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4)解题时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应用知识解题时,如果缺乏动机或动机过于强烈,情绪过分紧张或满不在
(3)智力活动方式。学生解题时的智力活动方式对知识的应用有重要影响。例如,有的学生解题时缺乏目
(2)课题的性质。知识应用的难易与所解决课题的性质有关。一般说来,以抽象形式提出的课题比带有具
(1)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程度。知识学习的各个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知识理解得越深,知
(3)环境因素。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还与环境影响有关。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
(2)学生的身心因素。课堂中大量的问题行为与学生的身心状况直接相关,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
(1)教师的教育失策。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的教育失策直接相关,有些甚至就是教师直接造
试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一个人、一种职业、一个社会都缺少不了创新能力。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面对多样复杂的世界,任何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它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
图形,主要包括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利用表格,主要包括一览表、双向表
加工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如做笔记和写提要等实际上是两者的结合。常用的组织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当然,组织策略和精细
的性,盲目尝试,有的却能有目的、按步骤进行;有的缺乏思维灵活性,时常套用老方法,有的却能随机
是指个人单独完成任务与别人在场时完成任务相比,如果是完成同样的任务,单独完成赶不上在别人面前
是在测验上的概念,狭义上指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广义上指基于该测验所得的抽样分配中,除平均数外,
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试教育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牺牲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有一次,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去英国考察,到一家工厂参观绘画颜料“柏林蓝”的配制过程。他见工人们先用药水煮动物的血和皮,调制成“柏林蓝”的原料,然后把原料溶液放在铁锅里再煮,并用铁棍长时间搅拌,边搅边把铁锅捣得卡卡响。李比希感到很奇怪,一个工头向他解释道:“搅拌锅里的溶液时,一定要用铁棍搅,而且发出的声音越大,‘柏林蓝’的质量越好。”
李比希笑道:“不需要这样搅,只要在‘柏林蓝’原料里加点含铁的化合物就行了。用铁棍使劲磨蹭,无非是把锅上的铁屑蹭下来,使它与原料化合成‘柏林蓝’。这样虽然也行,但太浪费时间啦!”
问题:案例说明了功能固着对人的认识产生的消极影响,那么产生功能固着心理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消除功能固着的消极影响呢?(1)功能固着心理产生的原因:
这是因为一个人在遇到新出现的问题时,总是容易用过去处理这类问题时的方式或经验来对待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如果在一切条件都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会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但是如果在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照搬过去的老办法,以固定的模式去应付多变的生活和学习,就会走许多弯路,使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 (2)消除功能固着消极影响的方法:
第一,遇到问题时能随机应变,多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善于运用问题现场所提供的条件和物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第三,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把有关的信息向各个方向、各个方面扩散,以此引出更多的信息,第四,丰富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因为解决问题是以知识和实际经验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对周围事物的通常用途特别熟悉,而且对其他用途也十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付自如。
第五,我们既要有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要养成勤于动脑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2.李小辉怎么了?李小辉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不及格也有他。而且数学老师还用鲜艳的红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小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 问题:请你利用所学过的心理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和做法。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尔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
对策:①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的兴趣(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地实现动机迁移;②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以多种设想,找出多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每个方案都切实可行。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
2.A[解析]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3.A[解析]个案法就是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组织在较长时间内(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方法。题中所述的研究方法属于个案法。 4.B [解析]偏执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强迫型人格多表现为刻板固执,优柔寡断;回避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懦弱胆怯;冲动型人格则明显表现为情感爆发与行为冲动。 5.B [解析]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有遗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但不包括人际关系。 6.D[解析]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三种,题干所述属于对抗的课堂气氛。
7.C [解析]弗洛姆提出的是期望理论。罗杰斯提出的是自我理论。马斯洛提出的是需要层次理论。弗洛伊德提出的是人格理论,主要包括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
8.A[解析]泰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课程和评价专家,享有“课程理论之父”、“教育评价之父”和“行为目标之父”之称。
9.D[解析]学习期待就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10.D[解析]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11.A [解]耶克斯一多德森律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唤起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工作状态,也不到最佳绩效。中等动机水平引起的行为效果最佳。 12.D[解析]男性的抽象思维强于女性,女性的形象思维强于男性。
13.C[解析]短时记忆是一个储存人们正在思考的信息的记忆系统,一旦停止思考,所意识到的观念在短时记忆中消失,所以又称工作记忆。
14.D[解析]根据明尼苏达人格测验的结果,T+型人格特征的人追求刺激、新奇,喜欢冒险。
15.B[解析]位置学说一般用来解释高频声音的编码、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 二、名词解释
1.超感知觉:是不靠眼睛或任何工具即可看到物体的特殊能力。
2.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3.常模:是在测验上的概念,狭义上指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广义上指基于该测验所得的抽样分配中,除平均数外,平均数上下的标准差也在常模的范围之内。
4.社会助长:是指个人单独完成任务与别人在场时完成任务相比,如果是完成同样的任务,单独完成赶不上在别人面前完成的效果。阿尔波特称这种现象为“社会助长”。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一般认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教育失策。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的教育失策直接相关,有些甚至就是教师直接造成的。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指导思想的错误、管理的失误、教学的偏差等。
(2)学生的身心因素。课堂中大量的问题行为与学生的身心状况直接相关,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问题行为也因其身心条件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寻求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