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英语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象征手法的解读
一、 前言部分
《麦田里的守望者》 是美国战后初期风靡全球的小说 其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烘托主题刻画人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小说中出现的部分场景象征,事物象征作了尝试性分析,并得出结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处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之间的困境,他在困境中对自我的保护和对童真的追寻注定了他最后的悲剧结局。
小说的写作时间是二战后,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发达的科技、富裕的物质生活背景后隐藏着巨大的精神危机。作为一个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书中主人公霍尔顿渴望回到单纯、天真的童年,但又不得不进入残酷、虚伪的成人世界。处在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夹缝中,霍尔顿的困境被生动地体现出来。
《韦氏英文大词典》对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象征的定义是:“象征系用以代表或暗示某种事物,出之以理性的关联、联想、约定俗成或偶然或非故意的相似;特别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符号来表现看不见的事物,有如一种意念,一种品质,或如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之整体。”美国诗人和文艺评论家亚瑟·西蒙斯将象征定义为“形式对思想,有形对无形的一切约定俗成的表现。”也就是说,象征是用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来暗示和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绪。按照不同的方法,我们通常可以把象征分为“传统象征”和“个人象征”,“情绪的象征”和“哲理的象征”等,意象赋予人们微妙的联想和无尽的含义,使原本平淡的事物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象征性意象在小说中处于特殊的位置,因为观念和情感的意蕴,在作品中具有超常价值。这些象征性意象将一种特殊的力量贯注于小说整体中。小说创作中的象征旨在将看得见的事物、现象背后隐匿的思想意义表达出来,即利用意象与意义之间的联想性和相关性来展示事物背后的心灵隐秘和理念。塞林格颇具匠心地将霍尔顿置于一个由冬鸭、风雪 、悬崖等意象构成的生存场景中,通过其红色猎人帽一头灰发等来寓示霍尔顿精神的匮乏、理想追寻的艰难,揭示了战后美国青年在精神空虚和生存危机中倍受煎熬的现实 。本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整体的象征和局部的象征作一简要评析,以揭示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命运。
二、 主题部分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的当代美国文学中,有两部小说经过三十多年时间的考验,已被认为是“现代经典”:一部是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无形人》,一部就是本书。《麦田里的守望者》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国人为之倾倒,这个时期完全可以称作超于文学定义的“塞林格时代”。哈桑说“近期小说中最主要、最突出的形象就是叛逆者―受害者的形象。”几乎没有哪部美国小说能比《麦田里的守望者》更贴切鲜明地印证这个结论。
知名华人书评家董鼎山先生说过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种很难得的读书经验,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中产阶层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力世界,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力文明的实质全文都是以一个小伙子的口气进行叙述,让人读来亲切动人而真实。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usa社会中日文坛孕育发生过伟大影响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出格受到大中学生的热烈接待他们纷纷仿照主人翁霍尔顿的打扮时装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讲道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反应了他们的抱负苦闷和愿望塞林格这本薄薄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影响了几代美国小伙子,梗概也影响了不啻一代神州小伙子这本活着界文学中也算得上\现代经典\之作。
一般来说,评论家们认为这部小说是霍尔顿为了在成人世界中生存所进行的抗争。戴维·史蒂文森(David Stevenson)评论说:“这部小说是这个男孩对这个世界的评论,既幽默又苦涩。他试图重新找到自我,并希望浪迹于这个都市,度过一个迷惘而又带有悲剧色彩、并且是狂乱的周末。” 评论家查尔斯·凯格(Charles Kegel)认为“这部小说可以读作是霍尔顿寻求与周围人们可沟通的一个过程。主人公第一人称、事后回忆式的叙述表明……他的探求是成功的。”
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作者把重心放在对人物心理的深度剖析上,他以细腻而深刻的笔法,辅以大量事物象征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的矛盾心态,描绘出霍尔顿复杂的精神病态。国内外分析霍尔顿精神病态的文章很多。德国学者汉斯·彭纳特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着力剖析了霍尔顿的孤独 。他认为霍尔顿心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由阿克莱 、斯特拉德莱塔以及妓女孙妮等所代表的丑陋世界,另一个则是由弟弟艾里、妹妹菲芯以及修女等人所代表的纯洁、美好世界。霍尔顿因为发现后一种世界的日渐消失而感到孤独。国内评论家罗世平认为霍尔顿在纽约游荡的三天中企图消除他与同胞、社会之间的隔膜,试图达到一种超越自我中心的境地,但事与愿违,霍尔顿所去之处似乎都有一种无形的墙将他与别人隔离开,使他始终只能在社会的围墙外游荡而不能与社会合为一体。罗世平写到:“霍尔顿为克服隔离感而产生的痛苦,又试图退化的知觉尚未产生的合一状态,即人诞生前的状态。他渴望能返回象征自然、黑暗的子宫。
然而,霍尔顿似乎只能在幻想中寻求这种退化性的合一状态。他幻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谈到导致霍尔顿精神崩溃的主要原因时,罗世经过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是:从人的意识和无意识的角度来看,霍尔顿的意识基本上是由社会的种种虚构和幻想组成的“虚假意识”,而他的无意识内容大多是真实的。一方面霍尔顿害怕偏离社会性格而陷入完全孤独的境地,所以他压抑、阻止他的无意识成为意识;另一方面他又害怕自己被完全隔离在人性之外,而完全丧失人性的行为准则和做人的美德,所以他又力图投射、拓展自己的无意识领域。这样,他的精神就分裂于社会目标和人性目标这相互冲突、相互排斥的两极,使他的心理失去了平衡精神发生了分裂,这是导致霍尔顿精神崩的一个主要原因。许多评论家把这部小说看作是悲剧,认为霍尔顿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国内评论家徐劲在他的文章“人生的悲剧,悲剧的人生”中分析了将该小说列为悲剧的原因。 他以朱光潜先生所归纳的悲剧的二特征为依据,认为尽管朱先生的有关悲剧的两条特征主要是以古希腊悲剧以及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古典悲剧为根本而归纳的,但不难发现《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现代小说完全符合这两个特征,因而应当被当作一部悲剧作品。
小说创作中的象征旨在将看得见的事物、现象背后隐匿的思想意义表达出来,即利用意象与意义之间的联想性和相关性来展示事物背后的心灵隐秘和理念。塞林格颇具匠心地将霍尔顿置于一个由冬鸭、风雪 、悬崖等意象构成的生存场景中,通过其红色猎人帽一头灰发等来寓示霍尔顿精神的匮乏、理想追寻的艰难,揭示了战后美国青年在精神空虚和生存危机中倍受煎熬的现实 。本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整体的象征和局部的象征作一简要评析,以揭示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命运。
三、总结部分
赛林格匠心独运,用象征手法很好地揭示了这部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命运,正如辛·刘易斯在《意象的定式》一文中所言:“一首诗中的意象就像一系列放置在不同角度的镜子,当主题过来的时候,镜子就从各种角度反映主题的各个不同侧面。但它们不仅仅反映主题,而且赋予主题以生命和外形,它们足以使精神形象可见。”诗歌中的意象如此,小说中的意象也如此。赛林格的象征艺术的成功运用,使其作品锦上添花。《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经问世,便风靡至今,塞林格也因此书而一举成名,跨入美国文学巨人的行列,时至今日对这部小说的争论仍在继续,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在不断的争论中还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麦田里的守望者》。
四、参考文献
Abrams, M, H.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7).
Grunwald, Henry Anatole[M]. Salinger: A Critical and Personal Portrait. New York, Evanston,
and London: Harper&Row Publishers, 1992 (2).
Jack Salzman, New essays on the Catcher in the Rye,Peking[M]. University Press.2007. J.D.Salinger, The Catcher in the Rye[M], Yilin Press.2008.
保罗·亚历山大(著),孙仲旭(译),《塞林格传》。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车成安,论象征主义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4)。 何云波 李连生等, 象征主义及象征主义文化探源, 外国文学研究, 1998, (4)。 黄铁池 《当代美国小说研究》[M],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4。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M] (史立英译).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4 汪耀进编.意象批评[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