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0~ 14题。 彭越,昌邑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斩,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汉二年,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拜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南走,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稀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微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①。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遥诛之。”于是吕后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注]①青衣:县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业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作强请/乃许/ B.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影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C.岁余/谨少年百余人/往从影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D.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臣,君主时代的官吏,也指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有时还可以表示谦卑时自称。
B.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各国都设相,称相国、相邦,为百官之长。
C.廷尉,位列三公,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事宜。
D.夷,古代一人犯死罪而深灭其亲属的刑罚制度,通常犯谋反罪的人会受此刑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4分) (2)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4分)
14.彭越作为个功臣最后却被灭族。你认为有哪些原因。(3分)
10. B[解析]少年前去投奔彭越,彭越是“往从”的宾语,“曰”的主语为少年,排除A。“少年”作为“强请”的主语,排除C项;“百余人”为“泽少年”的定语,排除D。
11. C[解析]廷尉不是三公。
12. A[解析]从原文“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可见他有想法,只是在等待机会。
13. (1)彭越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 补出省略成分1分,第一个期、后各1分,句意1分)
(2)刘邦在彭城战败,彭越又丢掉了他攻占的城池,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败彭城、亡、下各1分,句意1分)
14.
文言文阅读《史记魏豹彭越列传》练习及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