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论文
人民群众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人民群众是廉政文化建设最广泛的主体,也是廉政文化
建设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反腐倡廉要面向全党全社会”,把廉政文化建设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形成一种“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浓厚社会氛围,而人民群众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民群众 廉政文化 重要作用
“廉政文化”从属于文化概念,是一种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特殊文化。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离不开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党历来把文化看作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内在需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在不同场合提出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需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将“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①时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首次写进了报告。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廉政文化承担着营造廉洁环境的重要任务,发挥着惩恶扬善的独特作用,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迫切需要,又是那些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盼望社会和谐稳定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更是党的反腐倡廉大业的催化剂。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面临着更加艰巨的反腐倡廉的新形势,那就是文化的制约。从建国初期的“运动反腐”,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权力反腐”,再到新时期新阶段的“制度反腐”,这三种反腐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曾取得过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过程中,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文化制约,我们逐渐认识到,各种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残余、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西方的陈腐观念以及腐败文化的影响等相互交织所形成的消极文化因素,正制约着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效果,成为必须突破的“瓶颈”。我们党正是在科学总结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要求、反腐倡廉经验的新总结,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群众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人民群众是推动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力量,也是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反腐败斗争直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廉政文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广泛而深厚的基础。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还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这就强调了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性。说到底,就是要把廉政文化建设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教育社会成员、凝聚社会共识、规范社会行为、营造尊廉崇廉社会风尚等方面的作用,使清廉之风吹遍社会的每个角落。
首先,廉政文化建设本身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廉政文化的内核就是全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各种规范也能被社会成员所遵循,人们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廉政文化包括廉洁的社会文化,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2005年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