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试论“语动于感文达于品”理论与实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语动于感文达于品”理论与实践

作者:景亮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23期

“语文”和“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真理,是不会随着概念的炒作而变化。很痛心,从“素质教育”到“课程标准”,折腾来折腾去,走到今天,理念的变化,我们教的仍是语文,可是让我们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连什么是“语文”和“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这两个最简单,最本质的问题都表述不清,谈何更好地组织教学?不过是些雾里探花罢了。真理没有变,从“国文”到“语文”,从“阅读”到“教学”,从“课外”到“课堂”,从“教师”到“学生”……诸多维度,诸多界定,决定了“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经验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计划评价” 的科学化课程本质。我们的小语学科组织教学,是课堂化的小语,是教学中的阅读——我们的小语学科组织教学,不是课堂化的知识解读型的小语,而是教学中的技能掌握型的阅读。

课堂化的小语,语动于感 (一)小语课堂概述

课堂化的小语,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1]

叶老的回答,就这一句,二十个字,多么简洁有力,多么准确而质朴。这就是不变的真理。静态地看:“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八个字,静态地提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涵义,即“语”和“文”之并列,是语文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航标。动态地看:“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八个字, 动态地诠释了“语文学习”的本质要求,即“文”于“语”之渗透,是语文学习向着正确方向引领的北斗。重点地看:“故合言之”四个字,重点地说明了一个“合”字当中的,“语文教学”之于教师,“语文学习”之对于学生,是一种言语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生成能力的教与学的过程。

“阅读心理学主要研究阅读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及规律,就是研究从书材料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心理活动。”[2]所谓文本阅读自主概念,即指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对象、阅读过程、阅读意愿中建构的阅读心理活动。不同的阅读个体,建构的阅读活动是不一样的。所谓言语主体的认知水平,即指言语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生成能力水平,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的心理活动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视觉与语音技能在语文阅读获得和发展中的相对作用。第二个特点是语文结构意识及其与阅读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言语主体的认知水平的心理活动包括了以下几个要素:阅读视觉、阅读听觉、阅读理解、阅读注意、阅读思维。[3]

试论“语动于感文达于品”理论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试论“语动于感文达于品”理论与实践作者:景亮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23期“语文”和“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真理,是不会随着概念的炒作而变化。很痛心,从“素质教育”到“课程标准”,折腾来折腾去,走到今天,理念的变化,我们教的仍是语文,可是让我们绝大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x8vb1xijg9sc9l3ppnv1xep036fc30199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