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我国现行所得税法的认识 摘要
不同的税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角度也不相同,按税收的课税对象划分,可以将税收划分为流转课税和收益课税。流转课税是以商品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收益课税是以法人或自然人所获取的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虽然流转课税和收益课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但是两者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影响市场主体的运转,产生重大的微观影响,同时作用于产业的结构规划,从宏观上影响产业结构。税收影响整个产业是通过税收的生产替代效应体现出来的。从社会角度看,税收的生产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对各种行业进行选择性的征税,从而影响着行业的结构。
关键字:税收政策 产业政策 所得税优惠措施 建议
税收政策市政府可利用的诸多经济政策中独具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工具之一。税收的有无及多少,直接影响着各个产业发展的前景。可以说,各产业哦发展前景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税收负担的轻重。有鉴于此,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把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视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手段。产业政策就是指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应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那么税收政策是如何体现产业政策的呢?
(一)深化产业税收政策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实行轻重有别的产业税收政策和灵活的税收激励政策
我国应逐步将税收激励由所得税转到流转税类(流转税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70%以上),如为促进结构调整,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等相应调整税收政策,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实施营业税免征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会极大地增强各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的能力和积极性,从而突破所得税方面的局限,探索更为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收政策。
应根据我国宏观经济状况,适时改革现行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应改革现行城建税的计税依据,不再以“三税”为基础,改为按销售收入计征,以壮大城建税税基,增加税收收入,使之成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以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资源税的政策,如在国家授权的范围内,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经济状况,提高资源税税率,以增加地方财力,增强地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二)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税收政策制定权力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地区经济结构各有特色,要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通过完全统一的税收政策,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要制定符合
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税收政策,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赋予地方政府足够的权力,以使其因地制宜地制定税收政策,保证和支持优势产业的发展。当然,在赋予地方政府权力的同时,也应有充分的制约,以避免由于各种不正常的因素(如腐败、短期效应思想、个别集团利益等)造成权力滥用。
(三)改革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公平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税收负担
一是逐步统一内外税制,实施“国民待遇”原则。二是逐步取消以区域为主的税收优惠,代之以鼓励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高技术风险投资为主的税收优惠。三是税收优惠形式由单一化向多种优惠形式转变。四是由中央集中制定税收优惠法规,使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化、法制化,使之具有确定性、统一性、稳定性及可预见性。五是税收优惠的制定应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并充分考虑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对国有企业来说,虽然政府历年来考虑到其历史包袱重、内部管理不善、产权不明晰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税收优惠,但是,由此也增加了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强烈依赖性,反而阻碍了其靠自身能力的发展。今后,应按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使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享受同样的税收政策,在相同的地位上参与竞争,优胜劣汰。原来那种“一户一策”、“抓大放小”的思路,是不能将国有企业推上发展的快车道的。
(四)优化税收环境
为切实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使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落到实处,各级税务机关应积极争取海关及司法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坚持不懈地打击偷税、逃税、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优化税收环境。要通过建立完善税法公告制度、执法公示制度、执法责任制度,推行定税公开、纳税公开、服务公开、处罚公开、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公开、依据公开、行为公开、程序公开等,增强税收执法的透明度,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要加大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和监督力度,严格执法程序等,以消除执法中的随意性和越权行为,努力营造公开、公正、高效、文明的税收环境。要完善税务代理机制,规范税务代理行为,理顺税务代理与税务部门的关系,保证税务代理在公正、独立、透明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创造良好的税务代理服务环境。
(五)对环境保护实行税收优惠激励政策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当结合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对环境加以特别的保护,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应通过税收政策,促使企业有目的地退出和放弃。如可以在企业所得税中加入有关环境的条款,对企业运用环保技术、综合利用“三废”的,给予更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目前国家的政策中已有相关的规定,但其使用的范围可以根据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或允许其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更多的费用,或对污染环境的行业和产品开征环境保护税。按照“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可将环境保护税的税目定为水污染、二氧化硫、燃料和垃圾等,赋以其重税,迫使其进行技术改造或脱离该行业,保护环境。同时,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为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可以将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课税范围,待条件成熟后,进一步对其他资源(如
土地、地热、动植物等)课征资源税,以体现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国现行的所得税法的优惠政策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居民企业税收优惠㈠税额式减免1. 企业从事某些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2. 企业从事某些项目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3. 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4.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5. 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6. 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7.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㈡税基式减免1. 减计收入优惠2. 加计扣除优惠3. 加速折旧优惠4. 创业投资企业优惠㈢税率式减免1.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优惠2.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二、非居民企业税收优惠1. 减按低税率:非居民企业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免征企业所得税(1)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2)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3)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所得。三、其他1过渡性税收优惠2其他事项。
针对以上的优惠政策,我有以下几点改进的建议 (一)涉农优惠方面。一是对由于原材料混合使用等原因难以准确划分初加工和深加工农产品的成本、利润的企业,建议及早制订划分应税所得额的具体标准,如采取按初加工农产品与深加工农产品销售收入额比重分配两种产品的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初加工农产品应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的办法。二是把涉农优惠政策和环保要求统一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税收政策扶持来达到鼓励农业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产生污染却不能达标治理的企业制定处罚规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有效保护农村这个生态屏障。
(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方面。统一有关认定标准,规定在确认企业科技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的人数时,应以企业与科技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签订的注明科技研发详细工作内容的劳动合同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比对科技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的工薪数额以及实际工作时间等情况,避免企业虚报科技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情况的发生。同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规范和明确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受理、核实、处理有关复核和举报的程序,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
(三)研发费加计扣除方面。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研发费加计扣除规定,适当扩大允许加计抵扣的费用范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将加速折旧的优惠范围,扩大到研究实验用设备,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同时,对自行研发的项目,建议由相关部门出具认定书,既方便企业,又便于税务机关准确把握标准;对委托研发发生的研发费,要明确规定对第三方提供凭证的真实性予以论证,以实现税负公平。
(四)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方面。一是针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数量较少、行业覆盖面比较狭窄的问题,加强鼓励环保节能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利用手机短信、国税网站、报纸杂志、政策宣讲会等多种途径,宣传介绍鼓励环保节能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措施,引导企业充分享受相关减免税优惠。二是优化纳税服务,结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集中开展政策辅导,为节能企业提供高效的政策咨询服务,帮助纳税人及时准确掌握有关鼓励环保节能的税法精神和优惠政策规定,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保障纳税权利,确保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三是针对税收优惠政策设置与产业政策不协调的问题,建议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环保节能工作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为税收优惠政策的设置与实施提供查漏补缺、更臻完善的改进;同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调整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太阳能产业、新能源服务等产业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和涉及项目,使税收优惠政策更加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五)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一是细化执行标准,明确效能参数,以便税务部门更好地把握好政策,更好地贯彻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加深社会各界对资源综合利用在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认识,充分挖掘企业潜能,进一步扩大我市综合利用资源的领域。三是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享受综合利用资源税收优惠的政策指导,构建能源利用产业融资扶持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增加面向中小企业用于能源利用投资的信贷投放,使中小企业得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进入能源综合利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