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学案
【教学目标】
一、熟知考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各个考点的解答方法。 二、明确论述类文本的解答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导入学习】*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自主学习】* 【考点解读】
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主要是指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语句。做这类考题要养成释词看篇的阅读习惯,不要孤立地就词论词,而要根据社科背景(如语境)来理解。
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重要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内涵较为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对这类句子的理解,既要
注意分析句内的结构,也要分析句外的语境联系,还要分析句子的中心作用。如:分析句内的结构,既要区分单句还是复句,还要从中找出表达重点;分析句子的主题作用,要看这个句子对文章主题或段落中心是理性解说,还是具体例证等等。
考点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社科论文的重要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文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文中某一观点或结论的依据,包
括有关理论、相关事实、现象等;三是某一现象或行为的原因、目的或者它所包含的范围;四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筛选这些信息时要仔细推敲题目,大体框定相关的阅读语区,从文中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 筛选出来,加以概括、重组、融合。 考点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指对材料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文章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文章思路”,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思维过程,即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考点五:归纳内容 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如果是全文的,则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通过整体阅读、分段总结、归纳要义、总结中心几步进行;概括局
部段落的主要内容,则要借助上下文与全文的中心思想完成。
考点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人的思想感情是丰富复杂的,表述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因此需要筛选辨析,综合分析,全面概括,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要旨】
一、“整体感知”明大意
不要急于看考题,要先总览全文,形成整体感知。基本知晓文章的写作意旨以后,再解读局部语段和有关问题。浏览文章时,可用铅笔勾画一些重要内容:1.直接宣布观点的句子;2.证明观点的相关论据;3.对前文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议论;4.标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如段落的起始句、收束句等。 二、激活“背景”作基础
高考阅读题中的社科论文往往是反映某一个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同学们来说是比较新的。平时可以根据近几年高考社科论文的角度及其“惯性”,积累一些美学、经济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以备考试时随时“激活”。 三、明确要 求审题干
1.明确题干要求。要看清楚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符合”还是“不符合”的,“属于”还是“不属于”的。
2.明确题干关
键词。注意“观点”“态度”“意义”“原因”“条件”“方法”“关系”“异同”等关键词,解题时紧扣它们作针对性思考。 四、对照原文识选项(选择题)
1.筛选定位: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2.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
3.排除确认:每个错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进行排除的。对摘抄原文语句较多、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变形式、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一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符合逻辑性上去思考 判断。 4.识别陷阱:
①偷换概念――看原文词语在选项中有没有被换成其他词语。
②以偏概全――看单称(某一个)、特称(部分)、全称 (全部)是否被改变。尤其注意“某些”“部分”“这个”“凡是”“一切”“全”“所有”“主要的”等词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