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设计
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科学地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特点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是运用范
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
说明文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说明文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议论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
国石拱桥》。语文课本上的《恐龙》《海底世界》等等。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同程
序说明文一样,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①了解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②安排写作顺序。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根据说明
1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设计
文的体系不同,还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如《中国石拱桥》)。 特点说明文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后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前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引用说明、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的顺序
总体说明顺序,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
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
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观点、概念、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说明的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个别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 逻辑顺序主要分成12种——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 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
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
2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设计
用恰当可起到画龙点睛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所以时间顺序也是一种独特技巧。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
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所有顺序中最合理的顺序。是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说明结构
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结构形式:(1)总—分,如《苏州园林》 (2)总—分—总,如
《故宫博物院》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
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如《向沙漠进军》。
说明的方法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
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
2.打比方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
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把……比作……,体现了……的……特点……)
3.下定义用简明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从而更科学、更本
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
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5.诠释法(又称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引.....的例子,说明…….....的…….....的特点。)
6.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
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3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设计
8.引言论/引用/引资料有力说明,并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
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
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分析说明文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
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
——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分析说明方法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
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平实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有的以平实见长,
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注意摘取原文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
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要点:1、字
4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设计
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3、句不离段。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4、段不离文。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
概括介绍的方式1.概述式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如
《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年代。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2.描写式,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中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3.设问式 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有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的心态。4.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1.按人们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结构对读者陌生以及读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
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事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在具体说明中,宜先写状态,后写功用或成因,最后揭示性质特征。对读者并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一般,再叙说个别现象。这种写法宜先写性质特征,后写状态,人们可先获得事物或事理的总体认识,然后具体理解。如《苏州园林》,一般读者都知园林这一事物,但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有所不同,因此,写作时宜先说出它与其它园林不同的性质特征,然后具体说它的形态。这种结构安排有利于读者尽快地认识事物。说明文的结尾一般是自然结束,说明清楚了,文章就结束了。有的说明文最后再次归结特征,有利于读者区别事物。如《故宫博物院》最后写道:“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不能不惊叹。”结尾直接点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宏伟、和谐、统一。有的说明文,结尾作一些补充性的说明,或开拓读者的视野,或增强说明的准确、严密程度。如《看云识天气》结尾是这样写的:“在某些情况下,看云识天气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还是要依靠天气预报。”这一补充,比较全面地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思路分析] 事理说明文是阐明抽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