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机制研究
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当前新一轮技术变革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万物互联、智能、绿色低碳等重要特征,也因此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制造业进行广泛融合,不断影响着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路径、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产业链进行解构和重构、生产和商业模式创新、资源替代和低碳效应,推动着制造业转型升级。这种新现象的出现要求准确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规律和趋势、结合地区优势找准切入点,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学中干、干中学精神;同时,要完善新一代基础设施、消除阻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各种约束瓶颈。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融合机制;技术创新
一、引言
蒸汽机技术、电力技术先后对产业格局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信息化革命,目前也正在进入深化阶段。有迹象表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近十年来,信息技术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人们称之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产业价值链的结构,重塑着制造业格局。自动化、机器人、3D打印等制造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正在改变原有的基于要素价格低廉优势的制造业分工模式和商业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化趋势有所减缓甚至呈现出逆全球化的趋势,比如,美国先后推出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以期推动制造业回流,实现再工业化。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制造业加工车间;科技水平也由追赶、跟跑向并跑、领跑提升转变。但从2012年前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面临产业转型压力,甚至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风险。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处于窗口开放期,这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为了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占据有利位置,中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达国家也作出了相应的部署,如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法国的新工业34项计划、德国的信息物理系统等都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具体战略举措。在全球经济面临增长压力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经济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
因为制造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与核心,也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中国正处在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转变时期,深入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徐鑫、刘兰娟[1]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王斯坦、王屹[2]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业态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李国杰[3]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包含信息技术分支领域(集成电路、计算机、无线通信)的纵向升级,更重要的是包括信息技术的横向产业渗透融合。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目标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朱智源、王桓[4]则认为,机器人、大数据、3D打印等技术是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重点。邬贺铨[5]认为,“大智移云”(大数据、智能化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是新时代信息技术的特征。总体来看,科技界和产业界普遍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初具雏形,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将对现有产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信息技术是动态演化的过程,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信息技术平台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体现为大型主机和哑终端;第二代信息技术平台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体现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和服务器;第三代信息技术平台阶段(21世纪初至今),体现为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是相对于前两个阶段而言的,表现出了新的技术特征。从其外延上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从内涵上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但是集成电路、计算机、无线通信等分支技术领域的纵向升级,而且是信息技术的整体平台和产业的代际变迁。(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李晓华[6]认为,“新经济”的技术特征主要包括新科技是根本动力、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以及万物互联、智能无处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新”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