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甲】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甲】词中“而今识尽愁滋味”中的“愁”在【乙】词中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2分)
7、对这两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两首词中都具体运用了典故。 B.两首词都运用对比写作手法。
C.两首词的内容上都是从过去写到现在。 D.两首词都直接抒发了报国无门的痛苦。 6、可怜白发生(2分) 7、B(2 分)
阅读下面这阕词,完成第6-7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 。(人名)(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阙写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闲愁。 B.下阙写词人满腹心酸却无法倾诉的哀愁。 C.“爱上层楼”委婉地表现出少年怀才不遇的郁闷。 D.“却道天凉好个秋”含蓄表达词人忧国伤时之情。 6(2分)辛弃疾 7(2分)C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这首词的作者是 (姓名),词牌名是 。(2分)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不识是因少时无知,识尽是因饱受忧患。
B.上片抒发少时不谙世事的闲愁,下片感慨当下欲说还休的悲愁。 C.上篇感慨豪放,下片哀婉凄绝,上下两篇的词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却道天凉好个秋”一句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愁的深沉厚重。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6.(2分)辛弃疾 丑奴儿 7.(2分)C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7.“少年”和“而今” “强说愁’与“欲说还休” ‘不识”与“识尽”写出两组即可 (1+1分)
8.C(2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朝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识尽”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
B.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情感变化。
C.上片“爱上层楼”,与下片“欲说还休”,在结构上彼此呼应
D.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愁绪得以排解。
7.(2分)尝够,深深懂得 8.(2分)D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欲说还休”表现了作者的 矛盾心理。(2分)
7、对本词中的“却道天凉好个秋”,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冷空气突然南下,气温跌至冰点,行人个个“却道天凉好个秋”。
B.考试成绩公布,小辛再次名列榜首,兴奋得“却道天凉好个秋”。
C.恒大痛失足协杯冠军,队长郑智接受采访时“却道天凉好个秋”。
D.新年的钟声响起,我们共同回顾过去的时光“却道天凉好个秋”。
6. 忧国伤时之愁,想说却又没说 7. C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強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层楼”的意思是 。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 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 C.“欲说还休”表现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超脱心情。 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
上海中考历年一模二模课内诗词鉴赏汇编《丑奴儿》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