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应用初探
张陆平
【摘 要】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加快建设公园绿地已成为当前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我国公园绿地建设的现状着手,简要介绍了PPP模式及PPP模式引入公园绿地建设的现实意义,并对如何将PPP模式引入公园绿地建设提出建议。 【期刊名称】改革与开放 【年(卷),期】2018(000)001 【总页数】2
【关键词】PPP;公园;绿地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园绿地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生态效益,可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重要性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形态的城市用地,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在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将城市绿地划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5个大类、13个中类及11个小类。长久以来,我国公园绿地的管理、建设模式矛盾日益突出,以资金来源不足最为突出。如何解决公园绿地建设资金问题,是公园绿地建设的首要问题。目前,PPP模式已在我国各行各业蓬勃兴起,但在公园绿地建设中仍然是新鲜事物,尚未得到广泛推行应用。
一、我国公园绿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公园绿地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投入和维护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公园绿地建设绝大多数由政府财政投资。但由于资金全靠财政拨款,各地财政承受能力有限,特别是公园绿地建成后也由政府负责管理运营,在建设资金上往往缺乏有效保障。由于投资来源单一,很难保证公园绿地的后期维护。近年来,公园绿地作为公益设施,政府一方面要求确保公益、完全免费,另一方面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使得公园绿地在日常管理上常常捉襟见肘。现在每逢重大节日或举行大型活动,公园绿地都必须摆放鲜花,费用一般都是公园“自己想办法解决”。 2.规划设计理念落后
作为一项城市内唯一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公园绿地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这一切均建立在精心的项目规划设计前提之下。长期以来我国公园绿地建设在规划设计方面,存在选址不合理、人工干扰过多、地域特色缺乏、缺乏全过程策划等问题,公园绿地生态效益难以充分显现。我国公园绿地设计往往以西方公园绿地设计为理念,虽然为我国公园绿地建设注入了新的理念,但也使得我国本土文化理念大量缺失,丧失了富有城市特色的个性理念。 3.运营管理水平落后
公园绿地建设的项目筹资、建设、运营与管理分属不同的单位,管理和协调工作较复杂,管理难度大。项目建成后多由绿化部门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多为事业化管理。相比较企业化的运营管理方式,其运营和管理水平往往不适应实际管理的需求。此外,由于缺乏明确的经营目标,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
难以调动,不利于项目运营管理。
二、PPP模式概述
1.PPP模式概念
PPP模式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是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根据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PPP模式具有三个特点:(1)伙伴关系:合作并形成伙伴关系,并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2)利益共享:PPP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不是简单分享利润,还需要控制私营部门可能的高额利润,即不允许私营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3)风险共担:应考虑双方风险的最优应对、最佳分担,而将整体风险最小化,是其区别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其他交易形式的显著标志。 2.PPP模式分类
PPP模式可以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其中:
(1)外包类:PPP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例如,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 (2)特许经营类:项目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