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实践形式来看,可分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两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而言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方面都有其显著特征。只有深入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才能在新形势下不断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标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主观的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是在新媒体深入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显然已经不能独立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态势,因此,应该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从而弥补显性教育的缺陷,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尚无统一的界定,但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却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并不断地发挥其教育作用。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中就蕴含着许多有关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其中博大精深的先秦儒家思想就为我们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些理论借鉴。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益者三友,损友三支。有直、友谊、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孟子提出:“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少教育家、思想家阐发的理论中都蕴含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如蔡元培认为,人的道德心的养成可以通过美育加以实现;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主张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本身,要真实的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因为在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会多多少少的接受到教育,脱离了生活的教育,其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这体现了他“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外的历史发展,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其教育实践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种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状态中接受教育的教学方法;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就道德教育而言,柏拉图主要依靠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比如音乐、文学对人的感染,

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在教育方面他主张人的道德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近现代以来的西方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基本上都继承了这一教育思想。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实践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公开的、直接的、正面的施教方式;另一种是采用间接的、渗透的施教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实现知、情、意、信、行的转化,也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而后者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郑永廷在其著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中指出:“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采用比较含蓄、隐蔽的形式,运用文化、制度、管理、隐性课程等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有意无意间受到触动、震动、感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方式。”白显良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中指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寓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不为受教育者焦点关注的(甚或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

综上所述,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将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意图等渗透于各种实践活动和环境中,并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因此,与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效果上也有着它的显著的特征。

1.教育内容的渗透性

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无论是通过环境熏陶、言传身教也好,还是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音乐、生活实践等相结合,都表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依靠一定的载体,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将其深刻的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无意识、感染和体验等心理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接受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可以通过课堂灌输模式来独立的存在和开展, 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殊之处就在于“隐性”,它需要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即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使受教育者在没有任何心理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的受到教育。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以

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但是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要真正的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也就是说,使二者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达到完全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受教育者从中有所收获,真正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教育过程的愉悦性

对于个体而言,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要依靠有意识活动的影响,而且还需要无意识活动的共同参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内容等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地、主动地、自愿地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在环境的感染下,通过直接体验、间接观察、情境熏陶和情感体验等非强制性地方式接受教育内容,最终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一方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刻的思想内容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中去,使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参与活动,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

另一方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双方相互平等、互相尊重的情况下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使受教育的思维活跃,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营造一种开放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受教育者在愉悦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深化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达到教育目的。

3.教育方式的开放性

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校和单位为依托来开展,其教育的实施常常受时间、空间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其教育效果和影响力有限,最终不能很好的达到教育目的。

而在新媒体深入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以各种媒体平台为载体,实现交互式的、超时空的教育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交流沟通。另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活动设计,可以营造一种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受教育和直接参与体验,间接的获取知识,这就突破了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能实现无课堂的、跨时空性、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存,既潜隐于教学过程当中,也渗透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既存在于学校、单位中,也存在于学校、单位之外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之中,不受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通过与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之中,从多方面不断促进人们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4.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实践形式来看,可分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两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而言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方面都有其显著特征。只有深入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才能在新形势下不断的推进思想政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wftr2n9oy20sz532alg3gznb0gsy200bp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