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36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倩(qiān)影 媛(yuán)女 鹢(yì)首 袅娜(nuó) ....B.羞涩(sè) 蟋蟀(shuai) 啼(tí)唱 婆娑(shuō) ....C.陪衬(chèn) 瞥(piē)见 ..
肋(lèi)骨 澄(dēng)清 ..
D.宛(wǎn)然 颤(zhàn)栗 氛(fēn)围 创(chuāng)伤 ....
解析 A项“倩”应读“qiàn”;B项“娑”应读“suō”;“蟀”不是轻声,应为“shuài”;C项“澄”应读“dèng”,作动词用,作形容词用时读作“chéng”
答案 D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幽壁 婉然 抱复 淋漓尽致 B.寂寞 玲珑 缥渺 失魂落破 C.朦胧 倔强 谛听 俯仰天地 D.隽永 宿命 柔合 卒然去世
解析 A项,“壁”应为“僻”,“婉”应为“宛”,“复”应为“负”。B项,“渺”应为“缈”,“破”应为“魄”。D项,“柔”应为“糅”,“卒”应为“猝”。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3分)
(1)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在大学里__________________的岁月。
(2)亲切的称呼,简单的对话,____________了受压抑者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3)足联主席布拉特说:“关于国际足联在比赛中蓄意________________韩国的一切指控都是没有依据的。”
A.度过 沟通 偏袒 C.度过 连通 偏向
B.渡过 沟通 偏袒 D.渡过 连通 偏向
解析 “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也可引申为“渡过难关”。“沟通”是使双方能够通连,如“沟通两国文化”。“连通”是指接连而又相通。“偏袒”是指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偏向”是指不正确的倾向或无原则的支持袒护一方。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
解析 A项,“前仰后合”是写人的笑容状。B项,“力透纸背”形容书法或文章有力或深刻。D项,“诚惶诚恐”是惶恐不安或惊惶失措之意。
答案 C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目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二是因为美元的过量发行导致了美元的泛滥和全球流动性过剩。
B.今年悉尼海港大桥嘉年华活动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新南威尔士州的居民,还包括澳大利亚其他各州居民以及一些国际游客。
C.“放心早餐”工程是以服务大众为出发点的服务性行业,是一项惠民便民的民生工程,自全面启动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D.面对频频发生的践踏事件,许多专家认为,是否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逃生技能的训练是避免事件发生的关键。
解析 A项,成分赘余,去掉两个“因为”。C项,搭配不当,“工程”与“服务性行业”不搭配。D项,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
答案 B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